华南理工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政治的复习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是从9月份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看一章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有的章比较少的可以看两章。看完就把对应章节的练习题做一下,包括每章的课后练习和1000题对应的单选和多选,当然只是看一遍很有可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记住,做完题以后根据错题再把知识点强化一下。有一些知识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最好认真听听老师讲的,有助于理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算是过完了政治的一轮,第二遍重点就是1000题,再做的话错的不少,就是对照错题去巩固知识点,把错题都标注出来,方便以后再看。我把1000题过了不下3遍,但有些错题总是反复错,后来觉得没题做了,看到自习室很多人买了什么800题,就也买了那个来做,个人感觉不好用!题出的剑走偏锋,喜欢抠字眼,与真题的感觉差别还是蛮大的,但还是做完了,但我还是比较容易养成题感的,这样的题做多了会把我思路带偏,以后就没再看过了。真题才是王道!!!然后就是不停的看错题,做肖八,我做真题的时间比较靠后,以至于没有很好的养成题感,这是个教训!真题要反复的进行练习,要留些真题最后进行模拟。
考研数学方面:
自学数学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关键在于细心,极度的细心。增强计算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尝试挑战张宇的题目,他的习题设计颇具挑战性。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你可能常会遭受挫折,有些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看了解答后才发现其实简单明了。因此,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计算速度,因为数学题目的计算部分确实繁重。大量的实践是必要的,特别是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少应该覆盖最近15年,最好是能重复做三次。我的一点建议是,提前开始复习,先通读教材两遍,接着整理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尤其是曾经考过的问题)。务必进行全面的学习,因为中国地质大学每年都会出一些新颖的题目。当然,核对答案这一步不能忽略,我之前就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考研英语方面:
9月份的时候单词还才认识了不到一半,做阅读真题还是一套卷子六七个的错,本来英语底子不错(虽然大学三年也都没怎么学英语,四六级也都是飘过),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做阅读为什么错的多,因为你单词不认识啊,说白了就是看不懂嘛。所以九月份一看这错误率确实捉急了,就赶紧找补救办法,这里真的真的要感谢王江涛老师的曲线记忆法,以前一直以为都是扯得,用了之后才觉得真的是大!写!的!好!用!当然,这属于急救方法。你现在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开始背单词,不管用什么书,顺序的还是乱序的,不要觉得你记不住,这种东西就是要反复记才行。一直这样坚持到九月份,基本上你一半多的单词都记的很熟了吧,这时候再用曲线记忆的方法就事半功倍了。大概是50天的样子,早上晚上都有背诵任务,有那种记忆表的,在新东方出的写作分册的前几页有,就是早上背A,晚上背A,第二天早上B,晚上AB这样,我是打了一份顺序简易版的5500大纲的词汇,按照字母每天这么背的,一天都不能断。后来有同学告诉我其实人家是按照均分而不是字母顺序来的,但我复试背单词的时候均分了一下来背发现效果太差,所以还是推荐大家就按照字母顺序来,可能今天背C部分很多,过几天天背E部分又很少,但是不管多还是少都要坚持,这样效果比较好。反正我背了十天之后就觉得自己的英语有救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理解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如四阶段法;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如车头时距分布、车速分布等;还要懂得交通信号设计和优化的基本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凭阅读相关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比如,你尝试分析一个实际的交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它,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这门课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交通模型的建立往往需强大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交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则需一定的编程技能,如Python或MATLAB。提升这两方面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对复习,我认为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凭历年真题或者参考书中的习题进行练习,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整理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并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快速找到答案。
持续关注交通领域的最新动态也是必要的。凭阅读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或者参加研讨会,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趋势和技术进展,这对理解和解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