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实用的考研书籍:以肖老的教材为中心,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肖的核心考点》(其中涵盖了历史时间线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知识体系)以及《肖的押题讲义》(作为《肖四》的补充材料)。对于客观题部分,我从8月至10月,每看完《精讲精练》的一章,就会做相应的《1000题》,大约到10月能完成一轮。接着在10月至11月期间,重温《精讲精练》的重点内容,并进行《1000题》的二刷(建议提前准备两份复印件,便于二次做题)。在此强调,做题时不仅要标记错误,还要用铅笔在边上记录错误原因,这是一个关键步骤,有助于后续复习和改正同样的错误,这一点对英语学习同样适用。主观题方面,只需全力背诵《肖四》,到了后期你可能会发现即使《肖四》也不容易完全掌握,如果你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尝试背诵《肖八》。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科目,甚至比专业课还要多,当然我并不建议大家也这么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确实差别很大,我只是想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在专业课分差拉得不是很开的时候,数学决定了你初试的总体水平。复习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个人认为必不可少,考点要求、章节内容精讲、例题分析,该有的都有。在全书的使用上,我先是完整地看了一遍全书,知识点和例题都是看,我在看的过程中把教材当作参考,遇到疑点难点再去翻教材,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但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不过建议大家还是按照基本的步骤,先去看一遍教材,一遍就够了,然后好好利用全书。我在看完一遍之后,自己动笔又把所有例题独立地做了一遍,写了满满一个练习本,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学习难点,这些成了我之后反复查看的精华,一定要把它们整理出来。关于《基础过关660题》,我也做了,而且花了挺长时间去做《660题》,效果是有的,但我感觉作用有限,《660题》中大概70%是基础题,还有20%到30%是比较难的题,要么方法不常见,要么知识点生僻,做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作为一种拓展练习是可以的,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切不可太多,当然,数学我也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同样是作为模拟自测,我到大概最后一个月开始做的数学真题,从2005-2019年,每一年的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这里提醒一下,2007年以前题型设置和现在的不太一样,比较陈旧,因而实际上真题练习从2007年开始即可。我每次模拟都是严格划定时间,3个小时做完停笔,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两题做不完,不过熟练之后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已反复研读了李剑的《考研英语词汇真经》多达六次。起初的三次通读全文,接着的第四次专注于词汇学习,而最后的两次则主要关注例句理解。我认为这本书归纳得极其精辟。当考试将近时,我会启用预留的过去三年的真题,每周安排一次模拟测试,严格把控时间,并在完成后深入剖析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它是一种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于一体的系统,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所有类型的地理位置信息。深入理解这一定义,帮助把握GIS的核心功能和应用领域。
在具体知识体系上,GIS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分析、GIS软件应用和技术、GIS项目管理等内容。其中,空间数据结构的理解需掌握矢量和栅格两种主要的数据模型,以及它们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优势和限制。对空间数据分析,理解基本的空间操作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必备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的关键。我建议多动手使用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进行操作练习,凭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关注并参与一些GIS项目,无论是课堂上的小项目还是实际案例,都能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gis的应用广泛,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多个角度寻找实例来深化理解和记忆。例如,如何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或者在防灾减灾中GIS的作用等。
持续关注GIS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更新也十分重要。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参加研讨会或论坛,都帮助你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