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制作出复习大纲后,我便正式启动政治学习。在九月和十月期间,我不会在这门学科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但到了最后两个月,我会逐渐增加政治的学习时间。我的策略是跟随肖秀荣的步伐,购买并研读他全套的考研政治书籍。大多数考生通常会在肖秀荣和任汝芬之间做出选择。对于大学的政治教科书,我认为不必投入太多精力去阅读。我将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视为主要参考资料,并且为了巩固基础,我完成了1000题两次。我相信,最终的成绩与你的付出成正比。只要方法得当,政治科目不太可能成为你的得分短板,无论你来自文科或理科背景。
考研数学方面:
考试时我觉得题目很简单,大题只有半个不会,二个选择题不确定,数学我也是提前就写完啦,大家平常练习就要养成好习惯,会的题不能错。由于我以前想大三就考一次,所以我大二有时间我就看黄庆怀高等数学。由于我是用自己的学号报的,现场确认时没有通过。此后,其它的我也就没看啦,有时间就是学习黄庆怀的书。这个阶段看书很轻松,什么压力都没有,但是大三第二学期开学时黄老邪的书我已经认真看完一篇,数学感觉心里特别有底。大三第二学期开学后,感觉压力增大,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正式复习。首先,把同济大学高数上下册都看一遍,书上的例题都看,课后题是有选择性的做。建议用自己的本科用书,看自己的书就知道你当时学的时候那个地方有问题,如果本科认真学习了,一般就知道那些题是经典题型。看完教材,我就开始做复习全书巩固,复习全书我是每道题都搞懂,把错的题用红笔改,没理解透的题,经典题做标记。线性代数我没有专门看教材,我是直接做复习全书,不会的知识点公式马上去教材上找,我教材上公式都总结得很好。把握好暑假,考研必然成功。暑假中的要把复习全书和讲义全部搞定,不然后期时间会非常被动。黄庆怀这本书基础一般的就别做啦,复习全书就够用了,学有余力的可以考虑一下。千万别贪多,关键在于弄懂做过的题,最后不是看你做了多少题,而是你会做多少题。接下来就可以做真题了,真题建议用二个半小时做完,模拟考研。真题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错的题目一定好好找原因。后期那些660题,400题等等我是都没做,我感觉也没必要,没那么多时间,把前面自己用的资料搞透就足够啦。
考研英语方面:
刚开始准备考研就定下计划,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三个小时英语。因为英语这个东西感觉太重要,感觉一天没看都会有点生疏。四、五、六、七月,我就系统地学习,并主攻真题,做完了精读每一篇,两天背一篇阅读,四个月背多少算多少,每天做两篇阅读。我不喜欢看词汇书,所以只是在阅读时看见后面有解释的才背一下,真题上不认识的全部自己查出来背,根据句子来背单词。四个月把真题弄了两遍后开始做专项练习,买了一本完形填空掌上通,五天把20篇做完并精读了,做题刚开始时错的很多,做到后面就觉得做完形填空很有感觉了。用的翻译练习是自己总结的,写得真的超赞的!!~先分类进行了翻译的技巧和知识点讲解,配有10多篇翻译练习,我感觉难度很大比真题难一些,句子和文章都很难理解,很多都读不懂完全不知道如何翻译,每天做完都感觉是到外星球遨游了一圈。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搞完,配合着老师的讲解,掌握翻译的要领,收获颇丰~感觉我英语阅读的质变就是在做完这本书后发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学习的基础。经济学原理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等众多主题。每一部分都有其核心的概念,如机会成本、边际效用、GDP、通货膨胀等,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
构建思维框架很重要。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理解和掌握每一种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你形成清晰的思考路径。例如,供求模型是如何解释市场价格形成的,IS-LM模型如何描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需凭构建思维框架来深化理解的内容。
再者,做题和案例分析是提升能力的关键。无论是选题、计算题还是论述题,都要凭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使抽象的经济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阅读经典的经济学著作也能丰富知识体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它们不仅详细讲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洞见,帮助你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理解经济学。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也是必要的。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凭阅读经济新闻,了解国内外经济政策变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为论述题提供鲜活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