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为期三天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模速空间”专场闭幕,此次大会中,模速空间以“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为新定位全新亮相。
模速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去年年底,模速空间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成功落地;多层次算力支撑体系与叠加市区政策的超1.3亿算力补贴;开源语料产品已超180TB,并规划超2000TB语料资源体系。
目前已有600亿元规模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225亿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入驻、200亿徐汇资本直投及参投人工智能企业超100家、100家金融投资机构入驻。
据了解,2025GDC模速空间专场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再现揭牌以来17个月的成长之路:自2023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仅38天就实现毛坯到“拎包入住”,最初1.3万平米的“试验田”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达到总面积10万平方米。
对模速空间而言,打造“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不仅仅是体量上的“最大”,而是资源、生态和研发能力的全方位突破。
AI原生国际性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TTC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自从入驻模速空间以来,一直能感受其努力为全球开发者和人工智能创业者构建出互相链接与赋能的平台与社区氛围,此次模速空间更是在展会中为关键技术、人才与市场需求搭建出一个高效匹配的桥梁,真正实现了创新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与人才生态的全球化协同。
“基本上来到我们展台主动咨询的人,80%以上都是在AI行业有实际需求或者已经存在明确痛点的人,或者是对AI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的,所以对于TTC而言,这样一个开放且高密度的创新展会,为我们服务于全球AI领域的人力资源配置注入全新动力,也让更多创新者和企业看到了在模速空间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
大会举办的第二天下午,模速空间首次提出“AI for Engineering”概念,并邀请到卡内基梅隆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教授专家,及AEC(建筑工程)和MFG(制造业)领域多家知名企业高层,围绕AI+CAD、AI+CAE、数字孪生、大模型算力、具身智能等热点主题,分享现有最佳实践与技术突破。
相比传统孵化器,模速空间不仅是“容积”上的大,也是“生态”上的升维。在模速空间,围绕算力芯片、基础模型、开发工具、垂直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已经成型。其独特之处在于,模速空间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互通,变“邻居”为“合伙人”,形成了“大院大所+顶尖企业+超级平台”的三重创新势能。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引擎,模速空间依托徐汇滨江的优质资源与七大百万方组团,联合诸多国际顶级机构、国家级战略力量以及科技产业巨头,通过全球协作与多方赋能,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比肩硅谷的“未来坐标”,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全球标杆。
据模速空间方面表示,当前AI技术驱动的多领域加速应用已经跨越了单兵作战时代,只有形成一个集研发、实验、测试、推广、应用、商业化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从创意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支持,形成“永不落幕”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模速空间正在积极探索“独立运营+联合孵化”模式,建立“模速伙伴计划”,推动基模生态专区、高校联合创新中心、领军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