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是2015版本的李正元全书,封面呈粉红色。这是一本相当经典的教材,极其有助于提升计算技能。我是受到多种备考经验分享的影响后决定使用它的。新版本我没有尝试过,我购买了张宇的书籍,但个人感觉不太适应,部分题目较为偏颇或奇特,如果数学底子不扎实的话,我不太推荐。第一年复习数学时,我经历了不少曲折,幸好在第二年能明确自己的不足。我认为第一年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急躁,看书速度快,看似进度快,实则根基未稳,导致后来计算能力极弱,连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复习数学切勿急于求成。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开始使用正式的笔记本(可不是随便找些草稿纸用完即丢),逐题认真做,从一开始就培养按部就班解题的习惯。起初可能会觉得效果不明显,但到了后期做真题或模拟题时,你会发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除了全书,我还做了660题,它能有效检测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计算技能是否过硬。虽然题目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但计算量不小,技巧题不多,题目精选,暑假期间做最合适不过。关于模拟题,我强烈建议多做!我做过张宇的四套卷、八套卷,还有李正元的经典400题和合工大五套卷。尤其推荐合工大的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通常比真题更难,尤其是张宇的题。不过,不必过分看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知识漏洞,以及提高答题速度和掌控时间。多做模拟题,正式考试时就不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无法完成。另外,别忘了,数学也需要记忆。清晨头脑清醒,大家通常用来背英语。根据我的第二年复习经验,我每天上午都会留给数学,先复习笔记,强化记忆,然后开始做题。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复习后,其他内容可能会被遗忘,所以每天重温笔记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一般,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四级考了三次才过,特殊的原因就是过分的自信,不复习,裸考四级,最终下定决心认真复习,过了四级,同时一次通过了六级。给大家讲一下四六级经验,是因为我再准备考研时候担心自己四六级不过,对于复试或是联系导师有影响,不过事实证明,四六级不过虽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过了便是锦上添花。英语单词复习我是用的朱伟的恋恋有词,也是看了别人的推荐才用的,背单词确实挺无聊的,如果自己自制力挺好任意选一本适合自己的单词书背就可以了。英语真题一开始会比较崩溃,一开始属于单词不认识,文章读不懂,题还做不对,这是最煎熬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就处于文章读不懂题能做对,文章读懂了题做对了,所以对于像我这样英语水平不是太好的,一定要坚持,坚持就会进步的。对于英语作文今年的话一开始我再背朱伟的小黄书,背了几篇之后发现不是很适合我,就开始每周写两篇作文练手,考场上写的还可以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全面理解各个知识点并能将其融会贯通至关重要。重点内容包括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环境污染及其影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等。特别是对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如全球变暖、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需深入理解其过程和解决方案。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是预习,提前阅读教材,对章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听课,紧跟老师的讲解,尽量理解和关键点;再者是复习,课后及时回顾,凭做笔记或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结构;是练习,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对复杂的环境化学反应和生态过程,我推荐使用模型法进行理解,例如,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模型来理解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环境法规部分需记忆的内容较多,凭制作知识卡片,分块记忆,定期复盘,这样既能减轻记忆负担,又能提高记忆效率。
实践是理论的最好验证。可能的话,参与一些环保活动或者实地考察,比如参观污水处理厂,观察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会你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