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纲解析看一章,做对应一章的1000题,只做选择,分析题不用看(后面再说具体),不要将答案写在书上,因为1000题也不能只做一遍的,写在纸上就可以,1000题我为了查阅答案方便撕成了8份,每一门的题和答案,嘿嘿,这点可以试下!做错的题要在纸上做好标记,在看答案解析的时候把这道题对应的知识点画到解析上,这样后来在做第二遍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可以很快的找到对应的语句,提高效率。在我看来,政治上个冲刺班点睛还是有必要的。自己花点时间认真的看一遍《任之一》,看的同时做一些客观题巩固基本概念比较有效果。这便是所谓的第一轮复习,即学好基本概念。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我深刻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做题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比速度更重要。谈谈我的复习安排吧,大三下学期课程繁重,老师们又爱频繁点名,所以我能专心准备考研的时间仅限于晚上和周末。那时,我主要是通读了一遍教材,并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课后题其实不做也罢,除非你时间充裕,否则专注课本就足够了。暑假期间,我只在家待了六天,那段时间最艰难,炎热的天气加上学校食堂的饭菜难以入口,但只要咬牙坚持,就能赢得胜利。这个时期,你们可以开始接触复习全书,无论是李永乐的还是陈文灯的,差别不大。九月,我重点做了李永乐的660题,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涵盖了填空和选择的所有题型,建议深入钻研并多加回顾。到了十月,我开始做模拟试题,主要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这套题目难度颇高,做起题来可能信心受挫,通常得分在80分左右,不过完成之后你会发现收益颇丰。十一月,我开始做历年真题,这时你会觉得真题变得相对容易许多。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方面,3月份的时候我就把真题打印了一份,当时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真题,没有系统做,就当成练习,错的惨不忍睹,阅读平均错3.5个,但每做一篇真题文章,我就会仔仔细细把文章搞透,单词查清楚意思,在文章中的用法,难句弄清楚句式结构,自己把它翻译出来(有人可能觉得真题很宝贵,不能随便做,这个要看个人情况,我当时从来没用真题模拟过)。按照这种方法坚持到暑假,也有了不小提高,阅读能达到错1~2个的水平了。暑假开始准备的作文,买的朱伟的作文书,感觉这本书很水,不过也看完了,每天早上也会背一篇。暑假之后我在英语复习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就是单词还是坚持背,真题还是坚持刷,还跟原来一样,死抠每一个单词,句式。10月底的时候真题抠的差不多了,我买了一本阅读黄皮书提高版,也是当做考试严格模拟,4篇阅读尽量在72分钟完成,最多不要超过80分钟。之后的时间(10月份之后),我就一直是抠真题和阅读模拟交替进行。每天吃过晚饭的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进行写作练习,自己随机想一个大小作文题目(觉得有出题可能的),然后开始写,也是模拟成考试的样子,规定时间(大概50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会计学综合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多个领域,全面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熟练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管理会计则更侧重于内部决策,如成本计算、预算编制、业绩评价等,需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策略思维。审计部分则涉及到保证服务和咨询服务,对审计程序、标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材是最基础的部分,像《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这样的经典教材需反复研读,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例如,凭解决实际的会计问题,你更好地理解会计政策的选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对审计部分,除了理论知识,还需熟悉相关的审计准则,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及一些实际的审计案例,以便了解审计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参加模拟审计练习或讨论也能提升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检验自我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凭对这些试题的反复训练,不仅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检查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会更为有效。尝试参与一些实习或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