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近年来,政治科目似乎变得相对容易得分,因为大部分答案都能在问题中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通常,政治复习是从九月起始,我推荐使用肖秀荣的完整教材系列,我个人非常推崇他。他的试题往往与考试趋势相符,只要跟随肖秀荣的书籍或其他权威教师的指导,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推进即可。关键是要时刻留意更新的信息。接近尾声时,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徐涛的小黄书是绝佳的押题工具,效果显著。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完成市面上所有试卷的选择题部分,无论是电子版还是印刷版。
考研数学方面:
真题我真的做了好多遍不太记清我做了多少遍,一开始成套做,后来按板块(高数、线代),特别是线代,你会发现到了10年以后出题开始变得有规律性,这时候你要去总结和归纳发现真题的出题知识点。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做到后来因为做过许多遍做题的速度肯定会变快。下午数学:数学开始看张宇18讲,第一遍比较痛苦,但是值得,书真的很不错!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的后期模拟练习至关重要。自十二月初起,我便养成了几乎每隔三天就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的习惯,通常是在下午两到五点之间,我会在自习室专心致志地模拟考研英语,用的是张剑的五套题以及最后的五套模拟题。模拟的重点不在于得分高低,而在于能否妥善管理时间。毕竟,在真正的考场中,紧张情绪在所难免,一旦时间规划不当,很可能导致整个考试状态下滑,甚至可能导致考试结果不尽人意。我想特别指出模拟测试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基于前期对真题的深入研究后再进行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这次的英语考试相对容易,我对选择题部分的整体表现感到满意。
以上所述,我已经大致概述了我的初试经历。备战国考需要的不仅是毅力和耐心,还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必须始终保持一贯的努力,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坚信只有付出,才能换来回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主要分为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和表面化学五个部分。其中,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特别是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它们在判断反应自发性及平衡状态上有重要作用。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转化效率的研究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运用公式是关键。例如,理解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区别,以及如何凭它们预测系统的行为;掌握Arrhenius方程,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需熟练掌握各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这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会非常实用。
物理化学中的量子化学部分,如波尔模型和薛定谔方程,虽然理论性强,但却是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键合的基础。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尤其是线性代数,但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统计热力学和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两大学习难点。统计热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表面化学则是研究吸附、催化等界面过程的重要工具。这两部分需深入思考和实践应用,真正领悟其精髓。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结合实例和实验来深化理解。比如,凭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行为。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