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设计了详尽的知识点讲解和练习,包括1000道习题,形势政策与现代政经的内容,以及8份和4份模拟试卷。首先,按照精讲精练的章节逐步学习,每学完一节知识就对应完成一节题目,对于错误的部分需要回头重温知识点。接下来,二次复习侧重于错题,检查是否能改正错误,如果仍然出错,则需重点复习相关知识点。同时,可提早对大题进行概括性记忆。在冲刺阶段,我开始接触肖秀荣的8套卷,专攻选择题以提升解题速度,并涉猎时事资料。考试前一周,务必完成肖秀荣的4套卷,它们的大题预测相当准确,必须深入掌握。此外,模拟测试至关重要,推荐预留两套4套卷,在考前两周进行模拟考试,购买真实的答题纸,唯有实践方能暴露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本身具有文科背景,有一定政治基础,如果你的基础较弱,应按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策略,政治学科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刷全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题目都不会,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静下心慢慢来,等第二遍就会发现自己大部分题目都会了。暑假期间争取把《复习全书》刷两遍,实在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能够把高数部分刷两遍。第一遍是详详细细地看,例题也基本上都自己做一遍。每一章后的习题也都做。看第一遍的过程中把需要注意的题标记下来。第二遍集中看之前标记的题。看第三遍的时候大概是在12月初,第三遍时我就不看题了,而是看那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有一本书我极力推荐,就是李永乐的660题(第一次考研时没看,第二次才看的),难度虽然偏高一些,而且考试也不太会考里面这样的,但这本书在完善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上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选择题,如果时间紧建议优先看选择题),它很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容易犯错的点。这本我也前后看了三遍,其中个别题还多看好几遍。其中第一遍是在复习全书看完第一遍后做得,同样地,标记下那些做错以及有参考价值得到题(不过其中微积分的填空题部分我没怎么做,后来也一直没看,感觉这一部分确实不太必要)。660题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就没怎么看了,虽然对理解很有帮助,但不太适合练习应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资料主要是单词书、真题、作文书。真题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全套,我的建议是多做几遍,仔细分析,把不认识的单词拿本子记录下来。英语阅读我认为没有必要专门买,我当时买了绿皮,结果做得时间太久,真题的时间不够了。英语真题可以晚点再开始,一天一套或者两天一套,英语单词要早看。现在就可以每天看单词了,我用的是红宝书,一天一个单元。单词只要看见认识基本够用,需要你拼写的就只有作文。作文书可以买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里面的模板不要完全照搬,自己把每个类型的书信都列出来,综合几个模板形成一个,作文准备几个开头、过渡、结束的句子,列一些常见的原因、建议等,把自己总结的东西背熟。这个工作也不必太早开始,不然背了很容易忘,一般自己写的东西当时背很快就背会了,提前一个月、一两周都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化学”并非单一的学科,它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子领域,这就需具备广阔的化学知识面和深入的理解能力。对无机化学,掌握元素周期律,理解各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我建议凭绘制周期表来记忆元素性质,并凭做大量的习题来熟悉各种化学反应的规律。
有机化学的学习则更偏重于结构与反应的关系。理解官能团的性质,熟练运用取代、加成、消除等基本反应类型,以及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推荐使用一些有丰富图解的教科书,如“Organic Chemistry” by Clayden,帮助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分子结构。
再者,物理化学主要涉及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化学等内容。这部分理论性强,抽象度高,需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功底。我通常会先理解概念,凭解决具体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尝试去理解化学原理背后的科学逻辑,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定期复习和做题也非常重要,这能帮助巩固记忆并提升解题速度。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观看Coursera或Khan Academy上的相关课程,这些都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保持对化学的热情和好奇心也是推动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尽管学习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每次解决一个难题或者理解一个新的概念,都会带来成就感,这也是我享受学习化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