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九月份,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强烈推荐学习资料:36讲配合1000题与660题(真心评价,题目质量极高),再加上张宇的8套模拟卷。如果时间和精力充沛的话,我建议同学们同时攻读李正元全书和高数十八讲,但务必每本书都通读两遍以上,如此一来,你的数学成绩必定优异。若是时间有限,只需精研其中一本,彻底理解吃透,效果同样出色。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属于一般偏上。我英语开始的比较早。大概在4月份,我就开始背单词,单词书是一本按照词根排序的书,书里面有历年英语考研的例句,非常利于理解与记忆,我整个考研过程大概看了这本书2遍。在距离考研还有3个月时,我几乎是每天早上刷100个单词,坚持到考研的前一天。平时也是在背单词和做阅读时练的,基本没有专门练长难句。由于阅读占分数很大,所以我买了1997到2020年的真题做,前前后后大概做了3遍,做到最后我到不用看文章和题目我就知道答案了。做真题主要是看出题人的思路,特别是错误选项是怎么出现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遍阅读,然后对答案、看解析和翻译,做到每句话的结构都明白,每个单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如果你做阅读做到炉火纯青,那么你都可以猜到命题人怎么样编出错误选项。对于作文来说,我买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背,背熟了大概大小作文各十篇,做到如果出相似的题目可以马上写出来。我在一开始时候,还练过完型填空,但是由于完型考验个人很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花费时间长,见效慢,所以我前前后后练习的完型不到10篇。最后,我的英语总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在电子技术方面,电路分析是基础,你需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有深入理解,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是常考点,如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工作状态要牢记于心。
信号与系统部分,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以及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是核心知识点。你需熟悉各种信号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稳定性判断等。这部分理论性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建议多做题,凭实例加深理解。
再者,数字信号处理则侧重于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理解,包括Z变换、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滤波器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如DFT的优化实现,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对这一块,编程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练习”是关键。确保每个概念都能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凭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实战训练,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帮助你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团队学习或者参加学习小组也是很好的方式,互相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
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面对困难,要有耐心,自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