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概是我花费精力最少的一科了,很惭愧,资料买的不少,看得不多,但分数不错。只说一下自己的复习轨迹,大家要引以为戒。大概是8月份买的红宝书,并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复习,老师讲的很多知识点都帮助我理解记忆了许多知识,这对于后期的背诵相当有帮助。千万别到了11月份才想进行系统的复习,时间不够用又添堵。至于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我个人用了肖四,蒋中挺系列小本(很多本),20天20题,着重背的肖四大题,考试的时候保持镇定,熟悉的题目结合背的东西往卷子上写就好了;不熟悉的往往可以从题目里找突破口,用自己的话编吧,各个角度全说个遍,总没有错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极其关键!无比重要!不可或缺!重复三次以示强调。务必搞定基本阶段的所有习题,因为考试大纲通常变动不大,想知道关注哪些知识点,搜索一下官方大纲就知道了。为何要坚持做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呢?这就像制造工厂里的小部件,虽简单,但当你掌握了,面对复习全书中的难题时,便能像拼装精密机器般得心应手。数学侧重于融汇知识和实践应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书中往往会对重要定理提供证明,它是学习的基石,切勿舍本逐末。复习期间,有些同学只做全书,从不查阅课本,一味总结题型,然而最终还是需要回头查书。我在强化阶段使用了李王的全书并做笔记,前后研读了三遍。错题要整理,不懂的必须重做。全书完成后,接着挑战660题。八月中旬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严格控制时间,模拟真实考试。第一天做题,第二天纠错分析。起初错误较多,逐渐减少。真题中隐藏着规律,需深入探究。十一月,我已经完成了两次真题回顾,再次浏览了一遍全书。此时市面上的模拟题也陆续发布,我尝试了张宇的八套卷,坦白说,难度偏高,一度打击了我的信心。不过别太在意分数,考研不会如此艰难,视作实战演练就好。紧接着,我还做了张宇的四套卷和汤家凤的试卷,每次做完都要进行总结分析。重点不是做题数量,而是确保遇到每种题型都能应对自如。考前的十天,我减少了做题量,集中精力分析错误,掌握错题,并用最近三年的真题进行一次模拟,保持解题感觉。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着手英语复习,采用了陈正康的词汇书来记忆单词,并且通读了一次配套的语法书籍。与此同时,我开始了真题练习,选购了《考研真相》的英语真题集,其详尽的解析十分有价值。因为对于英语来说,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源,其他的模拟试题相对意义不大,数量也有限。所以我规定自己每天只精做一篇阅读理解,结束后整理出所有生词并加以学习。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十一月,真题几乎已被我全部完成,于是我又决定重头再来一次,发现仍有大量生词未掌握,这让我深感再次研习真题的重要性。对于英语作文,我选择了《考研真想作文160篇》,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资料,推荐大家尽早开始接触作文部分,尝试每隔几天就全文背诵并默写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从基础的微生物分类到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再到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都需有深入的理解。我将这部分知识分为三个大块: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实验技术。
基础知识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例如,掌握不同类型的细菌、真菌的形态特征,理解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考点。
应用知识方面,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是我关注的重点。例如,了解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熟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角色,这些不仅有助于理解理论,也是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
至于实验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分离纯化、鉴定方法等是必考内容。比如,能够熟练运用PCR技术进行基因扩增,理解显微镜下的观察技巧,这些都是需动手实践并理解其原理的。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好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我会尝试用图表或故事来帮助记忆;对实验技术,我会尽可能地去实验室实践,亲手操作加深理解。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试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助你了解出题人的思路,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还会定期复习,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讲给别人听的方式,知识内化为自有的东西。论坛和讨论小组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你从中获取不同的视角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