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自从拿到大纲解析后,我就着手准备,一共研读了四次。首次阅读时,我对照前一年风中劲草的重点标记(用红色和黑色笔),第二次则与历年真题对比标注(用绿色笔)。这时书籍的重点已十分突出,并且我配以做题,《1000题》完成了第一轮。接着进入第三次阅读,同时做《1000题》的第二轮,将重复错误的题目在大纲解析中标注(用黄色笔)。最后,在考试前几天,我进行了最后一次快速复习。
我一直是对肖爷爷充满敬仰的学习者,除精讲精练外,他的其它系列书籍我都购买了。浏览了一两遍肖爷爷的《知识点提要》,我发现其中的图表相当有用,对于后期复习既省力又高效。我还特别钟爱《考点预测》,在十一月中旬入手后,我背诵了两遍。对于真题和时政,我同样选择了肖爷爷的教材来学习。尽管《8套卷》和《4套卷》可能不及真题难度,但它们的质量在同类资料中无疑是顶尖的,这是公认的。
十二月来临,压力倍增,我在政治上的投入也随之增加。除了完成所有能找到的模拟试题,还有一些便于记忆的书籍出版。《20天20题》颇受欢迎,我也不例外地购买了,每晚睡前回顾一些,用餐时间也会浏览,大致背诵了两遍。到了十二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面世,我认为它是真正的考前必备工具,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了两遍,涵盖了关键知识点和时政内容,补充了许多之前忽视的信息,几乎在考前两天全心投入到这本书的复习中。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始终是考研过程的重点。初期要吃透课本,重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游刃有余。感觉基础可以了,就开始接触真题,一直在做《复习全书》和配套的历年真题,感觉还不错。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去把握潜在的规律,分析出自己的弱点是哪一类题型,再重点练习,基础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再慢慢攻克难题,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分数。个人感觉数学较难虽然不能保证每道题完整无缺做下来,但每道题都能写上一些,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尽量多写,就有得分的希望,不至于拉分。数学是重点,是提分的关键,做题是手段,但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多想想,多思考,学习巧妙的答题思路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考研必备的红宝书词汇,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张剑的黄皮书,以及王江涛的高分作文指南,此外,你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专项训练书籍。实际上,我每天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早晨主要用于记忆单词和研读英语复杂句子(大约四十分左右)。自暑期起,我就开始着手做真题练习,这些题目无比珍贵,务必充分利用。英语真题需要反复操练。由于我个人分配给英语的学习时间不多,所以我总共只做了两遍。对于写作部分,切勿过分依赖背诵模板,我发现考试时往往记不住那些复杂的表达,最后只能用基础词汇和句子。即使你能倒背如流,这些也未必能转化为你的个人语言风格。建议定期挑选一个主题,尝试亲自撰写并口头表述,这样既能锻炼写作技巧,也有助于提升口语能力。寻找英语专业的朋友或教师来校正你的作品是个好主意,毕竟,考研之路全靠自我驱动,没人会主动为你承担这一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包括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能带结构,以及杂质掺杂等。这些基础知识需扎实掌握,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这些概念,我建议多做笔记,画图帮助理解,配以适量的习题练习,以巩固记忆。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另一个重要部分。比如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机制,这些都需结合能带图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但凭实际的电路模拟软件进行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再者,半导体的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知识也是关键。理解费米分布函数和载流子浓度的关系,以及温度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这些都是半导体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这部分的学习,需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统计概率的知识,要耐心推导,不断加深理解。
别忘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半导体物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常常会推动学科的进步。凭阅读相关论文,了解前沿知识,拓宽视野,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