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九月中下旬才开始,从红宝书入手,同时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红宝书大家公认的混乱无章法,可以报个班帮助整理知识框架,另个人感觉1000题中题目略多,做到最后快恶心了,不过我还是一题不落的都写了,大家可以买本题目稍微少点的。然后就是风中劲草三本书。肖四的确很给力,一定要认真做,尽量在考前几天,不要太早,任四出题点略偏,个人感觉价值不大,做了一套就没管了。如果哲学部分理解有难度的话,可以看一下任的序列一,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我是暑假结束后才开始复习的政治。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简精炼(如果感觉精讲精练太多看政治就头疼,可以选择风中劲草的政治核心考点(一般大纲出来后才会出版))。一开始也没必要做大题,最后一个月要花不少时间被背一些老师出的模拟卷大题,基本都是背的肖的四套卷的大题,这也是押宝。大题,背诵时不要只是和复读机一样念,那样得到的只是瞬时记忆,很容易忘。记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串联出所有关键词,理解答案的推导过程和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背答案。要灵活运用你背下来的东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从分数上将,考研能不能拉开差距就看它了。数学考试题量大,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我比较喜欢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习题册难度是我做过的最贴近考试难度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这两年这类习题册逐渐多起来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翻译和新题型。新题型有相应的训练,把真题的新题型做完,再做若干训练就ok了。翻译我也没有刻意去练习,真题的翻译外加张剑的最后5套卷中的翻译,已经绰绰有余了,不必再买其他的专项训练了。作文是一个大的工程,模版必须要自己总结,结合一些好的句子就行。今年的作文出其不意,我准备的模版除了几句话可以摘用外,其他都不可行,考场上全靠自我发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至关重要。管理学涉及组织行为、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需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韦伯的官僚制模型等经典理论,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在未来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
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决策理论。管理就是决策,如何做出最优选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需理解各种决策模型,如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熟悉并掌握SWOT分析、PESTLE分析等工具,帮助进行有效的环境扫描和战略决策。
再者,要重视案例研究。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需结合实际。凭阅读和分析各类企业案例,看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深化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也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堂讨论还是小组项目中,我都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有的观点。这些软技能对未来的管理者,可能比硬性的知识更重要。
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是进步的关键。管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需保持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关注,并不断反思自有的学习和工作,以便不断优化自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