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的时候跟着班过一遍书,最好跟着刷1000题,我刷题晚到11月才刷完当时还赶上论文开题乱七八糟的事挺着急的,不过一定稳住心态,告诉自己认真刷一遍和快速刷2到3遍其实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大题什么时候背,我能说我在还剩10天的时候才开始背吗,当时也很着急,但每天狂背最后也背过了,不但把徐涛小黄书上的重点内容背诵完,还把肖四的大题关键点背了两遍。当然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进入12月再背大题其实不晚,除非你背的太慢,前期关注的一定是选择题,一定一定做好选择题,今年单选题很基础,但多选题简直就是坑啊,政治这东西,一定要给足够的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最好从六月起步,我当时暑假才开始,时间显得颇为紧迫,后来调整了复习策略,效率显著提升。六月时,每个人每日投入大约两小时在数学学习上就足够了,只用专注于大学教材。通读课本上的例题并理解其推导过程,这样能帮助你对知识形成初步理解和回顾。在此我想提一下李永乐和陈文灯的教材差异。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特别适宜初次备考者,它全面涵盖了所有必备知识点,连最细微易忽视的部分都提及。相比之下,陈文灯的教材可视为进阶版本,他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尤其在证明题部分独树一帜。李永乐处理证明题时,会明确告诉你解题步骤,让你记忆即可;然而陈文灯不仅教你如何解题,还会解释原因,并关联到其他类型的证明题。因此,挑选参考资料时,你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策。
考研英语方面:
如果你的情况和我类似,只有短短三个月来全力备考,那么在第二个阶段,我推荐你投入一些时间系统地研读一些复习资料,尤其是针对填空、词义辨析等专项进行深入学习。仔细剖析那些你自以为熟悉却在实际操作中出错的词汇,用红色标记以备日后重点回顾。这种做法需要你投入充足的时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完形填空和词汇理解能力,扎实的词汇基础对于阅读、写作乃至考试的任何其他环节都将大有益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对地球的结构、演化、动力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有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地球的四大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冰川时期、大氧化事件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对岩石和矿物的识别,需掌握基本的显微镜观察技巧,并能按其形态、颜色、硬度等特性进行分类。地震波传播原理和地质年代测定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它们帮助解读地球内部的秘密。
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要理解全球气候模式,包括季风、洋流、厄尔尼诺现象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需关注,因它们反映了地球科学的社会责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先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地球科学的大纲,再逐步细化到每个子领域。实践操作,如实地考察或实验模拟,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多阅读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高专业素养。
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关键。凭做历年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充。复习时不仅要回顾知识点,还要尝试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