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从9月份开始复习(因为大纲解析9月初出来,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正合适)。 我是从9月开始每天都花3个小时看政治,用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看一章做一章的题,(肖秀荣1000题)花费了好多时间,11月出了风中劲草,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买。看了风中劲草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都不看精讲精练了,因为用风中劲草对付选择题完全可以~所以我还是按部就班的按我自己的步骤复习的,毕竟精讲精练那么厚都看了,实在不想扔了。 1000题也差不多做了3遍,差不多就是把知识点都顺明白了。做完之后的感受也只是 直接看风中劲草就够了。 最后冲刺的时候花了10天背政治 我背的是 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有些重复的,到时候大家也背这些应对大题是完全够用的了!时政考查范围是当年的1月到12月全年,书一般在11月出,时政不仅是考两道单选、两道多选,分析题的材料一般也会紧扣时政来出,特别是第35题(毛中特)会出,遇到重要历史节点第36题(史纲)也会出,所以当年有什么时政重点,要结合基本知识点来复习背诵,这是为分析题做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不应仅仅将它视为普通的练习题,而应视其为一本有待深度剖析的书籍。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需细细琢磨,包括阅读理解的问题和选择项亦然。每次操练时,要探究为何选择某个答案,能否在文中找到支持的理由?又为何不选其他选项?到了后期,我在第三次做真题时,便从应试策略角度做了大量整理,例如哪些部分常常成为考点,如主题、例证、转折或个人见解等。正确答案具备何种特征?错误选项通常如何误导?真题文章的构造有何独特之处?审题时需关注什么要点?仅是阅读理解我就积累了厚厚几页笔记。此外,翻译和写作也有很多可归纳的部分,比如翻译中常见的词汇、常用的句式、怎样处理被动语态和否定表达,以及各种情景的识别标志等。这些内容或许许多教材都有提及,但我坚信只有当你真正消化吸收,或是自己亲手提炼出来,它们才真正属于你。我个人总结的这些资料,在备考研究生英语的过程中对我大有助益。但请注意,这样的总结基于你已对真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是研究,而非简单的完成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语言学是我深入理解语言本质的钥匙。它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关键在于实践。我会凭分析不同语言的现象,比如音系的变化、句法结构的差异,来深化理论的理解。阅读经典的语言学著作,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也能帮助我把握学科的核心。做笔记和讨论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方式,将复杂的概念简化并用自有的话表述出来,能加深记忆。
英美文学我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中。我专注于阅读原著,从诗歌到小说,从戏剧到散文,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洞察人性和社会。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和象征手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我会定期撰写读后感,以锻炼批判性思维,并参加讨论小组,凭他人的解读激发新的思考。
基础英语是对语言技能的全面考察。我在平时注重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仅每天坚持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和新闻,还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写作,我会定期练习各种类型的论文,从议论文到叙述文,从报告到书信,力求做到精准、流畅和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