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用过早准备,也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如果是文科生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我用的资料是肖秀荣的全套资料,他出什么我就买什么,一整套大概有10本左右。紧跟他的步伐政治就可以轻松搞定。暑假7-8月份是刷了一遍1000题,随题看最厚那本书(不用大学的课本的),之后就是看他出的各种资料,就是看,刷题而已,不用背。最后一个月背他的背诵版小书和最后四套卷就可以了。文科生没必要担心,因为考得都是高中学的政治知识,知道如何回答以及作答步骤就可以应付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上午看数学容易困,数学最好先看一遍课本,做做例题课后题之类的,但是别纠结于课本,毕竟那不是大纲,我当初就陷进课本里去了,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现在看来纯属浪费时间!课后题别全做,做做计算就行。全书我用的张宇十八讲九讲,我觉得挺好的,尤其是高数,你值得拥有!数学题的套路一共就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多整理题目套路,类似的题型做个对比,会很受益的!要好好做笔记,别漏了题型!把自己的笔记看个三四遍,甚至要求背笔记,由此可知数学笔记的重要性。基础阶段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课,做笔记,复习笔记,尽量看全书就行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考生往往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直至考研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英语的状态。初期,直到暑假来临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很多人推荐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本,起初我也尝试了,但我后来认为并不理想,因为书中的词汇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转而选择了依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书名已记不清,但这类书籍颇多),将出现两次及以上的单词熟记,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阅读理解从暑假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我没有做过多的模拟题,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这样通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准备大约十篇左右的范文就绰绰有余,考试时多半能找到适用的素材。考试那天,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处理翻译和阅读部分,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只好随机填写了ABCD选项,每个空格价值0.5分,得四个正确才抵得上一个阅读选择题的价值,所以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它包含了应力、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关键。比如,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对分析材料的行为至关重要;,了解并应用胡克定律和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参数,能帮助预测材料的变形情况。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物理意义的合理性。
理论力学则更偏向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以及能量守恒等原理是基础,但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本质。例如,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的应用,需深入理解其数学表述和物理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守恒定律和简化模型,这往往能大大降低问题的复杂性。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找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桥梁的设计、飞机结构的分析等,这样既能增强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提高解题速度。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与他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也可能发现自有的盲点。讲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理解的好方式。
我想强调一点,虽然公式和定理很重要,但理解它们背后的基本物理概念更为重要。力学是一门基于直观和直觉的科学,尝试从物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是仅仅机械地记忆公式,会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