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没什么好说的,复习过程中,我用的是考试大纲(红皮的那本)、肖秀荣1000题、风中劲草、肖秀荣真题、肖秀荣四套卷 任汝芬四套卷,主要是风中劲草+真题+肖秀荣四套卷,我是文科生所以政治没花什么功夫,我是大纲出来以后开始看政治的,一开始就是做1000题和看大纲,做的很潦草,1000其实就是帮你熟悉大纲的,很多内容都是直接大纲上的原话然后挖个空出选择题,没什么技术含量,拿来练手就行。其实政治到后面大家背的都差不多,热点就那么多,不管怎么出题都离不了那些。肖秀荣的四套卷简直太厉害,每年都能压中!虽然我一直秉承着课本为基础的态度,但是考下来以后,真的觉得还是相信一下押题把哈哈哈 其实政治到后来大题都差不多,拉分的是选择题,所以课本还是要看,单选多选很拉分的 不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选错。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无疑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那些需要跨越学科备考数学的文科生。我是在前年12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的,计划在上半年内读完教科书并通览一遍综合复习书籍。下半年的重点则是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来演练历年真题。课后练习不必全部做完,但每种题型都要熟练掌握。李永乐的复习资料备受推崇,建议上半年能完整过一遍。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回溯课本基础知识。期间,若有些定理或公式遗忘,记得随时查阅课本,这是上半年的学习目标。如果你觉得看综合复习书籍吃力,不妨先巩固教材内容。进入下半年,关键是要定时做真题,比如数学考试安排在早上,你就应在早晨模拟实战,每天一整套。初期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但要迅速找出不足并改进,情况会逐渐改善。数学从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至少要做两到三遍,若有余力,可以尝试1992至2004年的题目。不过,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专心做好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熟记课本中的定理和公式更为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阅读训练始于暑期,每日坚持两篇,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标志性黄皮书。在完成黄皮书后,我紧接着进入了真题演练阶段,反复练习了2003年至2018年的所有真题,摸索出了最适应个人的解题策略,这一步对我来说非常关键。对于写作部分,我在十一月中旬启动,初期主要熟记王江涛推荐的十篇高分真题范文。进入十二月,我每天都会挑一个主题亲自动笔,起初的尝试极其艰难,尤其是头两篇,但到了第四篇左右,我仿佛茅塞顿开,之前背诵的文章在我脑海中灵活交织,我能自如地变换句型。在实际考试中,我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却能流畅地挥洒文字,一气呵成。正是这个环节,让我的英语总分得到了些许提升。所以说,关键在于:动手写作文,不断地写作文,模拟真实考场情境去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是一门融合了交通工程、系统理论和数据分析的综合性课程。它要求理解并掌握交通流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需深入理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流理论、交通网络设计和优化等核心概念,这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的关键。无论是线性代数、微积分还是概率统计,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比如,交通流量的动态模型建立、交通网络优化算法的设计等,都需扎实的数学功底。我会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理论,还要加强数学计算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再者,实践操作也是学习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案例分析,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交通流模拟,或者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这些都能帮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也非常重要。交通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且紧密联系实际的领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出行等。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或参加研讨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