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学科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太久准备政治并非必要,初期应集中精力打牢基础。当你完成了《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并彻底理解后,大概已经步入11月初。这时,可以开始熟悉《风中劲草》这类涵盖关键知识点的书籍,我本人也已阅读多次,主张先领悟再记忆重要部分。《风中劲草》结束后,可以购买肖秀荣的8套卷,侧重于选择题的练习,至于大题,如果有余暇则动手做,否则浏览一下即可。据说去年有些大题来自这8套卷,我看了看,感觉相当欣慰。接着是《蒋中挺5套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样重视大题的记忆,听说在2016年命中了不少题目,但似乎仅限那一年,其他年份的表现平平。最终,重中之重的大题参考资料无疑是《肖秀荣四套卷》,无需质疑,就是要背得烂熟于心。这样,你就准备好迎接考试了。不必焦虑大题,所有考生都是如此,背过这些内容后,你应该也能自如应对。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还可以尝试其他预测卷,毕竟多做有益。我的政治复习大致如此,祝各位一切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本科的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我本科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的知识太过简单让我误认为数学很简单就没有仔细的看教材导致后期许多定理公式记不住,数学全书看了很多遍依然不记得)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练习方法:每天两篇,目的在于读懂文章大意,与真题练习方法相近,先读题再读文章,在文中划出每道题的出处。但不必纠结于文中一些比较生僻的单词,整理出一些高频单词进行背诵即可,另外可以整理一些长难句进行分析。学姐的英语不能算高但也还不错。今年的题不难,我提前了半个小时写完,又检查了一遍,大家一定要稳住,合理分配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是王道。无论目标是什么,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但不限于高中数学的基础概念,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以及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更高级的主题。对这些内容,我建议反复研读教材,理解每个定义、定理的含义,并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解。做题不是目的,理解并能应用知识才是关键。
理解重于记忆。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原理和推导过程,比单纯的记忆公式更有价值。例如,在学习微积分时,理解函数的极限是如何引出导数的概念,导数又是如何解释函数的变化率,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再者,重视实践。理论学习的,一定要配合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实战训练。尝试解答历年的真题或者模拟试题,这样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既能激发思考,又能增进友谊。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能你豁然开朗。
保持好的心态。考研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期间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惑。这时候,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己,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困难时,不妨暂时放下书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再回来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