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房地产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过早准备,因为你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曲线。我是在快十月份开始准备的。我做选择题,刷蒋的《800题》和肖秀容的《1000题》。我喜欢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11月份之前主攻选择题就行,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搞懂。选择题我刷了基本两遍。就是要多看书!把错了的题彻底理解清楚!把错题的解析都写在原题旁边。其实历年真题只是让你了解出题人思路,但绝对不会重复出现,所以做一遍就好。大概11月份后开始看大题,看真题中出现的大题,尤其要看答案解析,仔细研究如何答到点上,如何得高分。然后开始做蒋、肖的练习题,《肖四》、《肖八》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结合时事背会大题。今年政治大题肖押中的还是蛮多的。大题不要太担心,剩下最后一个月背就足够。(我当时由于时间紧,剩十几天背的)政治的重头戏还是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的对错会跟别人拉开很大差距,一定要重视!!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再者,北京地区公共课压分严重,政治决定你是否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忽视政治的复习。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准备地并不充分,心里并没有底,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做完660题后,这时候要看看真题,前期都是打好基本功,这时候就要开始知道考研数学是怎么考的。我这时买了李永乐《数学历年试题解析》,这本书挺赞,它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近十年的真题试卷,第二部分是把近十年的真题按每部分每章节自成一块。这样你可以通过看第二部分,大致明白真题对每部分知识点的考法以及常考知识点。我当时就是先看第二部分,按照章节顺序把真题都做了一遍,对各部分真题有所了解,分析它们的相通之处,这时你会发现哪些是重点,哪些相对不太重要,有的放矢。我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结束这部分战斗。无论是有无大学数学基础的同学,都应该在进入数学复习前好好过一到两遍课本。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学习过高数线代概率论的考生来说,能有效拾起本科所学的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同学,通过对照好大纲进行知识点学习才能打好知识基础,为解题进行服务。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考研英语的复习,好多同学都在背单词,还经常抱怨背了很多遍但是记不住。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英语复习,单词是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我认为,在刚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可以也需要我们拿着单词书反复记忆单词。原因很简单,咱们的英语单词的储备量已经很小了(大学很少有像高中时候一样努力学英语的吧)。我们需要补充自己的储备量。在背过两三遍之后,虽然大家感觉没有记住什么,但我们肯定会记住一些单词的。这时候,我推荐大家可以做阅读记忆单词。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反复记忆考研高频单词。(并不是单词书中所有的单词都会考的,但有些单词会经常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模型是基础。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等都是核心内容。你需理解这些模型的构建原理,知道它们如何描述经济的运行状态,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政府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进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宏观经济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同样重要,如GDP、CPI、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不仅要熟悉其定义,还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背后的经济含义。比如,理解GDP的三种衡量方式——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能够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经济活动。
再者,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需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 Mundell-Fleming 模型,它将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资本流动对汇率和政策效果的影响。
对微观经济学,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理解供求关系,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剩余概念,这些都是基础。厂商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及决策过程也必须熟练掌握。
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部分。理解并能应用纳什均衡,以及信息不对称下柠檬市场等问题,能帮助你在分析实际经济现象时更有深度。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理论知识是骨架,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是填充的内容。凭阅读经济学期刊,关注经济新闻,将所学应用于现实,这将使理解更为深入。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