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侧重于构建稳固的知识根基,以便后续的复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一时期,我的主要学习资料是《数学大纲解析》,并围绕它研读三本权威教科书。在研读过程中,我会针对每本书做详细的笔记,同时一丝不苟地完成课后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意义与应用的认识,同时也帮助我整理知识框架。通过解答习题,我能够评估自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水平,并进一步巩固这些基础知识。此外,深入阅读《数学大纲解析》使我清晰了解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要求掌握的程度及各个考点的命题模式。这套教材的特点在于涵盖的知识点广泛,题型多样,有助于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初期复习效果不太理想,我未能按原定计划在10月开始准备写作,导致只能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匆忙了解作文格式并记忆模版,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根据我个人有限的经历,深入分析英语一、二历年的作文真题确实很有帮助,无论是模仿写作还是直接背诵高质量的文章都是有效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的概念至关重要。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电压、电流、光强等物理量,也是声音、图像等抽象概念。需掌握各种类型信号的基本性质,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系统的理解同样关键。一个系统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的过程。需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特性,包括其稳定性和频率响应,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傅里叶变换是我花费最多精力的部分。傅里叶分析为提供了一种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手段,使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解析信号。对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理解和应用,是我在复习阶段的重点。
系统响应的学习也不能忽视。零状态响应(ZSR)和零输入响应(ZIR)的区分,以及利用冲激响应求解系统响应的方法,都需熟练掌握。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方式。理论学习时,要尽量理解和每个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仅仅是结果。凭做题来巩固知识,不断练习,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还推荐使用MATLAB或Python等工具进行模拟计算,这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极好的学习策略。凭与同学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从他人的思路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