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大致是这样的。我在九月至十月期间阅读大纲解析,并且做了1000题。政治学习是从九月启动的,那时大纲刚刚发布。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大纲内容,同时配合做题,每读完一章就对应做一章的题目。起初可能会进展较慢,但到了近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部分,速度就明显加快了。由于我对政治的学习时间投入有限,加上一看书就容易犯困,所以我直到十月底才勉强完成这一轮。有的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建议要反复研读大纲和刷题,但我个人效率不高,只是匆匆过了一遍,大家可别模仿我哦。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特点在于考察对单词掌握的深度,即一词多义,核心词汇在5500左右,真题超纲词占到试卷总单词量的5%。考研英语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滴水石穿,每天保持对单词的复习,每天做2篇阅读(正确率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熟悉自己的解题思维,保证能快速找到题目对应考察点,总结出全文主题,而不被浩茫茫的从句、修饰词所干扰)。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结合了宏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的课程,它主要探讨的是国家间的经济互动。我认为,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关税的影响等,是非常关键的。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部分。在学习时,我建议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并凭实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关注当前全球经济动态,了解最新的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事件,提升应用能力。
《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重在研究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等。供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等基础概念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比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理解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内容是基础,要关注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在复习这两门科目时,我一直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我会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建立基础,凭做题和讨论来加深理解。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经济学人等,拓宽视野,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
我想强调一点,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因这是研究生阶段更为看重的能力。无论是在面对复杂的经济模型还是全球性的经济问题,都需能够独立分析,提出自有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