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一号开始复习政治。我把红宝书(即大纲解析)这本书当小说似得,津津有味很仔细的看了两遍多,每一遍配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后,我放下了红宝书,因为实在太啰嗦了,考试嘛,还是要抓重点。每次做1000题都要在答案附近把自己上一次做错的选项写上去,下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加深印象,错误率会大大降低。我的1000题扎扎实实地这样做了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还是有点难度的,关于数学的参考书,谈不上是建议吧,我说说自己的情况,推荐汤家凤的1800题,然后我做了好几遍的复习全书,复习全书真心很给力,但是有点难,慢慢啃,多啃几遍好了,啃全书的时候做了张宇的1000题,然后就到了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真题30大全解,每天一套,三个小时,做完再批改,大概每天数学花5个多小时时间,后来就是反复做全书跟真题了,到考研前。我花在数学的时间比较多,做的题也比较多。我觉得比较好的就是:报一个一对一(视频没用的相信我)做老汤1800,做复习全书,做张宇真题全解,反复真题和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我背单词的套路是“快速浏览+定期回顾”,有点类似记忆曲线法。用的书是红宝书,初期把单词书过两遍,在不熟的词前做记号,快速浏览,不求能一步到位把词记下来,有点印象就够了。把整本书过了两遍之后,筛出来了第一波“钉子户”。接下来每天看两个单元,把钉子户誊写到笔记上,只写英文,每个单元用一页纸。一个星期后加量,每天看两个单元加回顾一个单元,在笔记上标注每次回顾的日期,每次回顾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不会的词下划线,并在这页空白处抄写这个词的解释。尽量保证每个单元回顾3次,每次间隔时间逐步变长。听起来复杂,可是每天用的时间不超过20min。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关键。需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相关的物理概念,比如波长、频率、折射率等。对干涉、衍射和偏振这些基本现象,不仅要知道它们是如何发生的,还要能够凭实验来验证和解释。这部分的学习,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傅里叶变换和复数解析等工具进行分析。
量子光学是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光子的行为和量子态的概念。这部分的内容相对较难,但却是理解现代光学科技的核心。例如,激光原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甚至更高级的量子信息处理,都需对量子光学有深刻的理解。我会推荐阅读《量子光学》这本书,它的讲解深入浅出,有助于理解这个领域的复杂概念。
再者,光学的应用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在电子信息专业中,光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光纤通信到光电传感器,再到光学成像系统,这些都是必须熟悉的。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我经常去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凭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关键。光学的问题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这样既能熟悉题型,也能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