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从九月起就开始着手了。由于起步较早,我首先购买了一份大纲解析,前后研读了三遍,并辅以肖秀荣和张俊芳等人的习题集来深化对知识要点的认知。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我购入了20天20题、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以及任汝芬的四套卷,通过做选择题来巩固,而重点则是背诵大题,确保考试时能有话可说。要注意,政治复习并非越早越好,因为它需要对知识点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但也不能过晚开始以免准备不足,九月份开始系统复习是比较适宜的时间点。政治学习强调透彻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记忆深刻,机械记忆并不适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部分,必须深入理解,阅读马克思的原著,你会发现他的思想深邃无比。选择题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因此要大量练习选择题,主观题虽然一般不会拉开太大差距,但也需要适当练习,用历年真题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到暑假的时候开始上真题,真题是其他模拟题都代替不了的。英语真题都是精华,一定要仔细研读。我看的真题是黄皮书的,觉得他讲的特别细致,确实不错。第一遍用铅笔做,也是掐好时间,下午做,晚上订正。然后可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消化各种题型,词汇,语法等,一个星期一套就可以了。做完就把铅笔印涂掉,准备第二遍做。然后再往下做就知道怎么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不能偏废。
数据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好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概念和操作,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排序和查找算法,如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二分查找等,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组成部分,以及流水线、虚拟内存等高级概念。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多做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四大块。尤其是进程的同步与通信,内存的分页与分段机制,这些都是常考点。
计算机网络涉及五层模型,从物理层到应用层,TCP/IP协议族是核心。尤其要深入理解TCP/IP四层模型的工作流程,HTTP、FTP、SM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以及路由选、拥塞控制等网络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概念,凭做题巩固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整理知识框架,帮助记忆。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并按测试结果调整学习计划。
复习过程中,切记要耐心和坚持。遇到难题不要急躁,查阅资料,甚至教老师和同学。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