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不需要非常早就开始准备,我是8月底开始的,看大家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开始的,用书的话,推荐肖秀荣全套,肖老师毕竟有着多年的出题经验,知识点的总结也比较全面细致,我基本上就是跟着肖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紧跟着学,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一开始的一个月之内,主要是对照着教材,看完一章的书,就去做对应的练习题,这样多加巩固,精讲精练是要多做的,我是做了3遍,第一遍要配合着教材边看边做,第二三遍就主要抓错题,捡重点,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意义的。关于政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选择题上丢了很多的分,那你的分数必定不会高,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多选题,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找到陷阱容易出在哪里,考试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去避免。选择题基本吃透之后,就要适当进行材料题的练习,学会怎么写答题要点,怎样把握得分点。然后差不多慢慢的时政什么的就要出来了,这个不难,多背背就好。肖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要好好把握,近两三年肖老师的答题压的都相当准,真的很厉害,每做一套题,就要好好研究错题,不要将错题放过。材料题,四套卷做一做,八套卷有时间做,最后如果实在没时间的,四套卷的大题一定要好好背,我当时政治考试前一天晚上10点还在背四套卷大题,真的很好,我在考场上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在写字,我在选择题上稍微有点欠缺,大题答得蛮好,为我提了不少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一的时候学的高数就是用的自己学校出的,虽然不是很权威但也基本没有错误,用起来感觉比同济的舒服,毕竟自己以前用过,轻车熟路。我复习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先看书后做题,包括政治也是这样,习惯而已。当高数上下册看完后就开始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基础知识总结,顺着复习,相当于二遍吧,那段时间都是做复习指南,好像做完花了好长时间。做完以后就又复习了一遍课本,整理一下脉络。然后拿真题试试火,我数学一般都是上午学,因为考研数学是上午考,我抽出上午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找张A4纸把答案写纸上,因为我不爱在书上画,做完后对答案,把自己错的在答案的题号上画记号。别在真题上画,那样下次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的。因为你考研做题时也是不经意间的错误。其实这些细节无关重要,只是考研时有些神经质了都,细节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一套真题做完,对一下答案,再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一上午也就没了。第一次做真题时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是因为真题很多题在复习指南中都见过了,对于现在的你已经不是新题目了。二是因为你的状态很放松。做了10年的真题以后我就又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又把教材看了一遍,陈文灯的书翻一遍,这次就比第一次简略了点,毕竟有些你已经很熟了。做题时不会的知识点就喜欢翻书,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看一遍。有的时候题目很简单,老师一提点你就懂了,而且记忆深刻。我觉得比看答案好的多。因为考研志在必得,所以我不给自己任何偷懒的机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看不进去了,就拿老师给总结冲刺资料翻翻,不想做,只看他划重点的题,嘿嘿。
考研英语方面:
据我所见,尽管英语阅读中充斥着冗长复杂的句子,但词汇量始终是关键,掌握足够的词汇对提高阅读理解大有裨益。毕竟,英语语法规则相对直观,即使句子结构再错综复杂,也往往不致于难以理解。因此,在3月至6月期间,我专注于背单词,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强烈建议使用朱伟的恋恋有词,这个方法可以让人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避免了单调乏味。重要的是要不断复习,持续记忆,因为一般人仅靠一次记忆无法完全掌握单词。初期的单词积累阶段为我后续的英语复习节省了不少力气。到了后期,我用红宝书来检验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结构力学涉及到许多基础概念,如力矩、剪力、弯矩、轴力等,这些都是分析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的基础。每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含义,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是学好结构力学的第一步。
深入理解并熟练应用力学原理。例如,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梁、桁架、拱的受力分析,以及能量法、影响线、动力稳定性的分析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答案,更要思考解题思路,明白为何这样解答,这样真正吸收知识。
再者,结构力学中的计算部分,如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需熟练掌握。这需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细心。对复杂的结构,尝试分段处理,逐步构建完整的图形。熟悉并能灵活使用各种结构力学软件,如SAP2000、ANSYS等,大大提高分析效率。
实验教学也不能忽视。西南交大的实验室设施齐全,提供了好的实践环境。凭亲手操作模型试验,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结构力学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与同学一起探讨,激发新的思维火花,帮助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