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在考试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政治科目,个人认为这个时间点相当合适,提前太多并不实际,因为政治学习需持续温故知新,否则初期记忆的内容可能会淡化,这样一来,过早开始反而会增加时间成本。然而,推迟到11月才开始也不适宜,那时各科的压力都会增大,时间安排会显得过于紧凑。我的方法是首先通读一次精讲精练,不做习题,接着第二次阅读时每两章结合做对应的1000题,到了第三次复习,我会将精讲精练与风中劲草相结合,并专注于做1000题中已标注的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是教材,主要关注概念和实例,课本后面的习题可以略过,数量繁多且价值不大。从六月起,我会专注于复习全书,同时也购买了不少其他的数学参考资料。渐渐领悟到,数学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和质量,而非题海战术。复习全书需要仔细研读,线性代数部分则可结合李永乐的讲义来巩固。这些内容至少要重复两次,然后再扩展到更多的题目中。到了十月,我开始接触真题,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每天一套,持续一个月。不过建议你可以尝试每天解决两套,因为早期的试题相对容易些。十一月,我开始挑战模拟试卷,难度颇高,尤其是张宇的,遇到困难时别急,查阅答案并理解解题思路是关键,反思为何自己未能想到这样的解答方法。在做模拟卷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放弃考研的念头,但请记住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坚定信念,继续前行。十二月,我选择重做之前的错题,以保持解题的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复习的开始阶段,注意英语基础的巩固,个人认为单词至少5遍,(基础性雄厚者另当别论);真题可以早早开始了,10月后,再重点整理英语真题;作文可以在11月后开始复习,我认为准备模板和自己写作练习是提升的关键。顺便说一句,本人英语水平很差,经过这一番复习下来,自认为自己花在英语的时间上最长,最后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所以,衷心的劝各位英语基础不好的学弟、学妹,不要在意自己的起点高低,你们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获。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核心。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货膨胀等。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国民收入核算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对这些内容,建议多做笔记,凭绘制图表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深入理解并应用经济模型是提升的关键。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都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模型,它们能帮助理解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微观经济中的弹性理论、市场结构模型(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也是需熟练运用的工具。凭解决实际问题,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的实际意义。
再者,熟悉并掌握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至关重要。这包括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以及如何使用Eviews、Stata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阅读经济学论文,尤其是顶级期刊的文章,提升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持续练习和反思是提高的关键。定期做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每次做完题后,都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否是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或者是解题技巧不足,针对性地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你解决困惑,共享学习资源,一起进步。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毕竟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高效学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