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备考资料和策略,强烈推荐政治领域的权威——肖秀荣教授的著作。这是众多考生历经艰辛后得出的宝贵教训。在2017年,肖教授几乎准确预测了所有主要试题,这种卓越能力让其他专家难以企及。初期阶段,可以使用他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配合《命题人1000题》,每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紧接着完成对应的习题。大约在9月至10月间,《形势与政策》会发行,它对于梳理时政非常关键。与此同时,还有一本非肖教授撰写的《风中劲草》也会面世,它是知识点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中后期复习使用。最后的冲刺阶段,务必依赖肖教授的《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切记只做这两套模拟题,并深入理解和背诵其中的大题部分(至关重要,因为政治高分往往取决于这些压轴题的解答)。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我是从3月中旬开始的,直接买了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啃,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挺吃力的。特别是微积分部分,因为是大一学的,早就遗忘了,重新拾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全书上的题会比课本难一些。所以,我从基础开始复习,之后的拔高也相对简单了很多,全书第一遍会看的比较慢,有时候一天几个小时也就看个几页,而且很多题不会,这时候不用太着急,因为不会是很正常的,如果第一遍就所有题都会了,那真是有点轻视永乐大帝了…..第一遍全书看完,已经是六月底了。然后暑假开始看第二遍,这时候会比看第一遍快一些了,已经很多东西会了,接下来就是啃难啃的了。专心把每章自己不会的给学会,不一定都能弄懂,只能说争取吧,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笔记。到暑假结束,全书已经看了两遍了。然后把整理的笔记看了几天。然后买了本660题,看全书第三遍的同时,晚上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做660题中的选择题,这时候老师基本已经讲过专题训练的课了,所以我觉得还比较简单,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难。
考研英语方面:
资料只用真题就够了,但是注意总结,英语就是这一个特点,总结总结再总结。相似的单词是考得哪种类型?平时你记在本子上的易混词就是应付这个的很好的一个来源,没有总结过得,记得再添上去。还有就是逻辑关系,谁和谁搭配等等,以及需要通过上下文才能做出的选择,看看到底是相同意思还是相反意思。边做边总结。我暑假之后才开始做阅读,97-04年的阅读做了一遍,05-20年的阅读做了3遍。阅读第一遍时我基本上是一天一篇,第一遍定时做出来,后面是精读,主要是翻译句子和分析句子结构,最后再仔细分析选项。做第二遍和第三遍时速度会快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工程力学,它主要涉及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响应,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三个部分。静力学关注的是平衡问题,理解力系的平衡条件,如三力平衡汇交原理,是关键。动力学则需掌握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材料力学则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要熟练掌握截面法,了解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在学习工程力学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应该凭实例去理解力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对解决复杂问题大有裨益。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状态的学科。你需理解并掌握各种结构元素(如梁、柱、板等)的受力特性,学会使用能量方法和矩阵位移法解决问题。稳定性和振动问题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对结构力学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软件如ANSYS进行结构分析,能帮助更直观地理解结构行为。
在复习这两门课程时,我一直坚持“先广后深”的原则,先全面了解整个知识体系,再逐步深化理解。定期回顾和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我备考非常有效。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答疑也能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