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参考书目:肖秀荣的一系列书,包括《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冲刺八套卷》《最后四套卷》,除此之外没有用过其他的书。政治接近80的分数是这几门中最满意的,复习政治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9月初开始做《1000题》,都是看完一章书,再做一遍题,然后对答案,当时选择题错的惨不忍睹,尤其是马原的多选让人很崩溃。做完一遍后,就又买了一本,重复第一遍的过程,这时候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很多。到了10月中旬,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把历年的真题大概过了一遍,只做选择题,大题都是看看答案找找思路。这一期间也买了红宝书,但内容实在太繁杂,就没有细看,11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政治稍稍有点放下,主要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按照那本书又将知识点过了一遍。12月份的时候就进入疯狂背诵的阶段了,这时候我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但感觉不如《知识点》好用,所以背的知识点,还有《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都是做了选择题,然后直接背大题答案。还做了一份风中劲草的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好像也有预测中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好尽早着手准备,别像我第一年那样,拖到六月才开始,结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套真题,真是心酸的回忆...所以,我建议你们立刻启动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照大纲,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逐一过关,确保理解和掌握基本定理与概念。通常到五、六月份时,你的基础阶段应该已经完成,接着就可以进入强化阶段。我个人用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可能会觉得挺吃力,很多题目可能无从下手,但请保持毅力,建立一个错题集,记录你不懂或做错的题目,包括页码、涉及的知识点,还有你的错误解答和正确答案,这样以后查阅会非常方便。第二遍读全书时,你会感到轻松一些,当然还是会有难题,这是正常的,全书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偏题和怪题,不用太过纠结,做个标记就可以了。第三遍结合错题集再仔细过一遍全书。接下来的重点是真题,务必高度重视,至少做三遍,第一次可以慢慢解决每个问题,记录下不解之处,深入探究;第二次尝试限时完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虽然具体安排因人而异,但定时模拟测试确实大有裨益。此外,可以购买一些模拟题来练习,但不用过于钻牛角尖,错了就看看,关键还是要将真题彻底吃透。最后,在考试前夕,你的错题本将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推荐张剑的黄宝书(珍藏版)。这本真题与试卷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是按照不同题型分开练习的,这样做起来就更有针对性,有一种逐个击破的感觉!我复习英语的时间一般是在下午,两点到四点半这段时间,主要也是因为和考研时的时间吻合。在各种题型中最重要的是阅读。真题阅读是无论做多少遍都不嫌多的。我的方法是先做题,对完答案改正后进行全篇文章逐字逐句笔译。力争做到没有不会的单词、词组、句型、习惯用法等。之后再分析每个选项的内容,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自己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下次怎样避免再出错?……力争做到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其实考研英语阅读选项设置方法大同小异,关键是要学会逐渐积累。等到你把推理的全过程记下来之后,这本笔记就是你心血的结晶,也是你能够笑傲考研英语考试的制胜法宝!并且我这种做题+翻译+逻辑推理的过程可以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翻译能力、完形填空能力、写作能力、新题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其他类型的练习大同小异,我就不多说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会看到效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结合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发展规律以及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理论和政策。在备考时,我对这一科目的理解分为三个层面: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政策应用。
理论基础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学、产业集聚理论等。这些理论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至关重要。掌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和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与贸易理论,帮助理解区域间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的形成原因。
实证分析能力是区域经济学的实践要求。这涉及到数据分析技能,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复习阶段,我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SPSS或R语言进行面板数据、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这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政策应用是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经济学不仅要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和逻辑,还要学会评估其效果。例如,对城市规划、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研究,都需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审视政策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重视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阅读,配合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以拓宽视野。做笔记是提高记忆和理解的好办法,尝试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定期的模拟试题训练也很重要,它检验理解程度,提前适应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