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靠看书和练习,大题靠最后疯狂背诵。考场答题经验方面也要说说。我政治中等分数吧,不过呢我已经很满意了,还有,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我选择题大概做了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写大题,结果因为哲学和史纲大题不确定放在了最后写,却因为其他三道写太多占用了太多时间,这两道题写得非常非常不充分和潦草,所以也很满足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太重要了,18年和16年一样,太多人倒在了数学上。个人认为数学高分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题+强大的心足够的题:推荐使用李正元、范培华的粉皮复习全书,编写合理,难度适中,且配套练习题比较实用。其次,购买一本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口碑首选,没啥好说的;小题辅以660或者1000题,选其中一本足够;以上完成一遍后,梳理错题,自己再做一遍就可以着手系统训练。后期试卷使用:历年数三真题(重要性随着近年的难度上升而降低,题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但是需要重视),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共创五套题(15-18),超越题目综合性强,且很多题虽然难但又不是偏题,很适合考研,有空多做几遍。如果觉得以上题量还不够用,《最后超越135》,李正元,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李永乐《决胜冲刺6+2》均可以拿来练手。强大的心:18数学考研四道选择题在最后10分钟,猜对了三道题我会乱说。。。总之,遇到难题一定要淡定,如果你准备了很充分又觉得难势必对于别人来说也会很难,那种考数学提前交卷的不必理会,毕竟谁特么不会计算错了,难道真的不检查吗!大部分都是放弃了提前交的白卷。当然考试之前也可以锻炼下心态,比如拿张宇最后8套卷,4套卷来锻炼下小心脏。以上,仅供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新式题目较为简单,主要是排序题,依赖关键信息来辨别主语对应关系。对于今年的英语一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必备教材包括黄皮书全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以及张剑的模拟五套卷。复习英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其中阅读理解是核心重点。阅读理解的训练应尽早启动,初阶段以记忆词汇为主,建议单词至少背诵5至6遍。我因背诵次数不足,在后期做模拟题时遇到困扰,有些单词影响了解题,尤其是那些曾经背过却遗忘的词汇,这表明背单词需要反复多次,并且在后期要预留时间重温旧词汇,以防止遗忘。例如,在感到疲劳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单词,既可放松大脑,又可巩固记忆,因为到了后期,大部分单词已相当熟悉,每日浏览几个词汇列表,耗时并不长。
阅读理解的强化阶段侧重于历年真题和适量模拟题的演练。我从1997年开始做起,总共完成了两轮,多做真题有助于归纳正确和错误选项的特点,也有利于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至于作文,我在最后一月才开始准备,感觉时间略显紧张,复习不够充分,建议提前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开始会更加稳妥。我收集了一些通用模板和句子,考试中也派上了用场。考前使用真实的答题纸练习,掌握各段的速度和字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书写务必清晰美观,若字迹不佳,可提前找时间练习。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只完成了真题,其他练习较少涉及,因为它们的效益相对较弱。若有充裕的复习时间,可以探索一些技巧和策略。当然,作文必须整理模板,后期在背诵基础上多积累几套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在于量子力学,这是理解一切微观现象的关键。你需掌握能带理论,理解固体中的电子状态是如何分布的,以及这种分布如何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质。特别地,对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导带和价带的概念,要深入理解。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行为,包括漂移、扩散、散射等过程,也是重要考点。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过程是另一个重点。比如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半导体物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理解和分析这些器件的I-V特性曲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机理。
再者,了解掺杂工艺和杂质效应也非常重要。N型和P型半导体的形成,杂质能级的位置,以及它们如何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这些都是需深入探讨的内容。理解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器件中起到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尝试做一些实验或者模拟,例如使用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和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凭解决各种问题,你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解题技巧。
理解和记忆半导体物理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公式,如费米-狄拉克统计、肖特基势垒方程、霍尔效应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需反复练习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