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总的来看,信赖肖大大的指导是明智之举。连续两年我都在使用“风中劲草”,深感满意,今年更是购入大量模拟题专攻选择题部分。对于政治学习,首年仅精读了“风中劲草”和“肖四”,未做选择题练习,考试时心态欠佳,最后两题甚至因为手部疲劳而简略作答,结果客观题得了37分,主观题32分。今年则增加了“肖四”和“肖八”的背诵,并大量练习选择题,但客观题依旧维持在37分,而主观题提升至37分,这似乎表明刷选择题的效果并不显著。然而,熟记“肖四”和“肖八”显然颇有成效。政治复习不必过早开始,在十月份之前,每天浏览一下红宝书,大致了解全貌,十月至十一月应集中精力攻克选择题,不断重温并牢记零散知识点,十二月全力转入背诵阶段。虽然取得高分颇具挑战,但只要稍加思考,愿意投入时间记忆,拿到65到75分还是相当可行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参考资料包括全面复习手册、真实试题集、660题和400题。我在三月至五月间,首先浏览了一遍高等数学教科书,并完成了所有练习题。从五月下旬起,我会在下午或晚上挑选一段时间观看一节视频课程,然后对应地研读一章复习全书,如此持续至八月左右,我才完整地过了一遍复习全书。这本书非常详尽,然而仅阅读一次并不足够,所以我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学习,直至考试前夕,大概重读了两遍多,第三次则主要专注于之前标注的重要题目。历年真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十一月时我开始做起这些真题,从1999年起,每晚预留三个小时,严格遵循实际考试的标准来完成,每套题都计分,这样的训练让我感到颇有成效。660题我做了一次,感觉题目有些独特,但对于巩固基础十分有益。400题,我先做了一套以评估自己的水平,那次经历让我备受挫败。我仅完成了400题的选择题部分,我认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应轻易挑战它。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多做题并不断重温基础知识,我把复习全书当作主要教材,多次背诵其概述的部分。记住,数学也需要记忆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的最好素材就是历年真题。真题要一遍一遍的做,但是做真题不只是单纯的做完那些题目,同时还要找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每个题目每个选项对的原因、错的原因;常考的一些话题主题;发现自己不会的单词短语;可以用到作文里的表述。我的建议是单词一定要每天都背,每天都背,推荐APP墨墨背单词,你可以自己决定每天要学多少个单词(包括新学的和复习的),软件会根据你对每个单词的熟悉程度帮你规划好每天要复习的单词,可以帮助你回顾,而不是背了就过去了,过段时间又忘了。背单词要不要书的问题看自己吧,我其实没有买书,我就是把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找出来,然后输入到软件里背。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数据模型与决策》主要涵盖了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以及决策理论等内容。其中,数据库系统的理解和操作是基础,需掌握SQL语言,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ER模型,以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等高级主题。
数据建模是关键。你需熟练运用实体-关系图(E-R图)、UML类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建模,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树、图、队列和栈等,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模型。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
再者,数据分析部分,会接触到统计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理解和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R或Python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你更好地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
决策理论部分,将学习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最优决策,包括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模型,比如期望效用理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策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概念的,要多做实例分析和模拟实验,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在线资源,如Kaggle的数据集进行实战训练,也是非常有益的。
团队合作和讨论也很重要,你和其他同学一起建立项目,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不仅深化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