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当时利用一个月时间把《政治大纲解析》简单得扫了一遍,几乎没记住啥。这时候会出一本书,叫《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只能在网上买到,很本书很赞,这本书可以说就是《政治大纲解析》的简练版,它把重点、难点、大纲新增点、往年已考点等等都做了详尽的标注,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大纲最重要的东西通读。政治后期的复习我几乎都是靠这本《风中劲草》,不过它有三本书,最具价值是它的核心考点,它另两本书是题目和答案,这两本书的价值个人觉得不大,它的题目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已经过时的,而且考的太细。说到题目,我个人推荐肖秀荣《1000题》,这本题目比较有针对性,题目风格和真题风格接近。我当时把《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和肖秀荣《1000题》结合起来一起复习,看一部分知识点对应做这部分的题目,当然题目只需要做选择题就可以,大题的复习还在后期。从9月底到11月中旬,一个半月把这一阶段搞定。大题每年肖秀荣都押的很准,虽然肖秀荣的答案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一定要背《肖4》。因为我曾经告诉一起考研的朋友背肖4,但是他却没有背的惨痛的经历……背大题真的很头疼,一般肖4是12月初出版,所以为了预留给政治对应的时间,专业课英语应该早点学到差不多的水平才好。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既做真题了全忘了。然后到了十月中旬该做真题了,可能中间会有一些别的事情耽误进度,所以最晚不能晚于十月末开始真题。最近15年的真题都做,留出最近几年的考前自己模拟。01年比较难,没关系。真题至少做两遍。真题作用是查漏补缺,但是也要卡着时间做,3个小时严格来。然后就是模拟题,模拟题是一定要做的!但不要迷信模拟题,想在里面找原题或者基本一样的题,不可能的。个人比较推荐合工大五套题,题是真的不错。张宇八套卷和400题太难没做,多少年没更新了。数学就是多做题,多总结,没别的。最后给大家个建议,把做题时经常犯的低级错误记下来,提醒自己。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记忆单词:记得第一次拿到单词书我就郁闷了,那么大一本,我四六级都是不背单词直接上的。看了前辈经验,深知其重要性,没办法,说不得也要上了。最开始效率非常低,很久才能记住一个单元,后来发现了循环记忆法。试了下没那么辛苦了,然后就用它完成了前期工作。后来熟练了以后,在四六级准考证剪了一个大约o.4cm宽、2cm长的小口,然后用它完成后期工作。用卡盖着单词释义,小口露出单词,能回忆起意思的就过,回忆不起的就在前面划一下(划正字)。背完一个单元后,再背那些划了一下的,如果还记不起,就再划一下,第三遍就背那些划了两下的。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这个单元都背下来。结果是,我越不熟的单词划得越多,背的次数越多,到最后其实就跟开始熟悉的一样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GDP、失业率等。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对每个理论,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实例来加深印象。比如,你想象自己是一个企业主,如何按市场需求和成本做出生产决策,或者你是一个政策制定者,如何凭调整利率影响经济活动。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你需熟悉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工具解决经济问题。例如,需求弹性的计算,或是使用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推导企业的供给曲线。
再者,案例分析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阅读最新的经济研究报告,分析实际经济现象,这不仅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也能训练批判思考能力。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往往反映了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
持续的学习和复习是关键。我建议定期回顾笔记,整理思维导图,以便于系统化记忆。积极参与讨论或找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