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使用了1000道习题,选择用铅笔完成,做完后擦除再重复练习。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需要重温所有题目。此外,将考研大纲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块记忆,若感到压力过大,可以侧重背诵“风中”的内容,旧版也可,因为变动不多。但最终仍需回到大纲,熟记每章的标题,并掌握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这些框架在参加辅导班时,老师们通常会详细解释,因此背诵起来会更加顺畅。当基础稳固后,开始做历年真题。务必实事求是,深入理解每个选择题的来源和大题的答题思路。肖秀荣解析真题相当详尽,在这方面他做得很好。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肖秀荣的教材,尤其是预测卷,他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我发现我在主观题上的表现优于客观题,虽然对于客观题的多选题有些犹豫,但在主观题上我能清晰表达观点。因此,对于政治主观题,一定要充实回答,这要求我们深度理解和大量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所有科目里面最为关键的科目,好的数学很容易就能把一个人的基础分数顶上去,在这里也就给大家谈一些教训吧。首先是数学复习全书一定要认真刷上三遍才能保证自己基本上对知识点掌握了,做全书的时候不要贪快,在9月底完成就很好了,之后的时间不能把数学撂下,最好保证自己隔一天练一趟真题或是模拟题重在保持自己的手感,考研数学的复习得注重基础,各种定理的条件推导得搞搞明白,还有就是要特别注重框架和知识体系的搭建。在试题比较简单的前提下,怎么保证准确率就是核心竞争力了。计算不太准确的,可以学学我上面的办法,做题速度快一点留下充分的时间做两遍。平时就仔细的同学可以稍微慢一点,第一遍准确率就保证了,这个看个人习惯。还有一点是数学必须保持做题量的,每天都得做一定的习题来保持感觉,一两天不做可能就不大行了。这点要切记,哪怕后期复习再紧张都要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做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的成绩感到非常满意,呵呵~关于英语学习,我想提醒一点,那就是在强化阅读能力的同时,绝对不能冷落了写作和新颖题型。虽然“得阅读者得天下”是有道理的,但写作和新颖题型的分数比重与阅读相当,通过专门的训练,这两方面同样能实现显著的进步。我在做阅读理解时注重思考,久而久之自然掌握了答题策略。对于新颖题型,我发现自己有些吃力,于是采取了精读的方法,并购买了专业书籍来进行专项训练。至于作文,从11月份起,我每隔三天会背诵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背诵后一定要默写,同时在修改时替换词汇,积累各种句式,只有落到笔头上才是真正吸收了。再来说说阅读速度,整个考研英语考试有三个小时。我计划分配时间如下:大、小作文合计50到60分钟,阅读200分钟,剩下的20分钟,10分钟给完形填空,10分钟给翻译。我的做题顺序是:大作文—阅读—小作文—完形填空—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等核心模块。其中,数据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并熟练掌握数组、链表、树、图等各种数据结构及其算法实现至关重要。对这部分,我建议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操作系统的学习需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I/O管理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各种操作系统机制。我推荐阅读经典的教材,如Tanenbaum的《现代操作系统》,并结合实际操作系统进行实践。做历年真题也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再者,计算机网络要把握TCP/IP五层模型,深入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及协议,比如TCP和UDP的区别,HTTP的工作原理等。这里,RFC文档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虽然枯燥,但能提供最权威的信息。模拟网络环境进行实验,直观感受网络通信的过程。
数据库部分主要涉及SQL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以及事务处理等内容。SQL的实际操作尤为重要,找一些开源数据库进行实战训练。理解ACID属性和数据库设计范式,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记忆-应用”的原则。先理解概念,凭记忆加深理解,凭做题和项目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使用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进行编程练习。
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B站上的优质课程,以及StackOverflow等社区进行学习。这些平台不仅获取最新的知识,还能解答疑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