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去年总共买过这么几本:《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红宝书》、《风中劲草》《肖秀荣最后押题四套卷》,但是《红宝书》我没有看过,一页都没翻过。九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看精讲精练,每天看2个小时,书虽然厚,但是也看完了,一边看一边做笔记,顺便有时间就做做1000题。因为知识点太琐碎,有老师带着复习感觉会很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安排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错误的政治选择题以及知识点,这个很关键,对于提高选择题正确率很有帮助。十月下旬时候,开始背精讲精练知识点,以及报的考研辅导班发的资料。同时,大家要广泛收集当年时事政治以及各种大事件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多看、多记,之后11月份开始背《风中劲草》。政治热门知识点一定反复记忆,选择题知识点也要反复复习。到了靠前半个月,大家就买最后四套题,把四套题当做考研题来做,掐好时间,大题的答案一定要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应当将真题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文章,其次是试题。针对文章部分,重点在于深度剖析。如何深入理解?首先,你需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作者的观点、写作思路以及整体篇章架构。接下来,深入细节,每个段落的每一个陌生词汇都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理解含义,确保每个单词都熟悉;同样,每个不明词组也需查找释义,务必理解到位;还要分析每个句子的构成和复杂句式,这是解析长难句的关键,确保每个句子都能彻底理解。如此一来,每一篇文章在单词、词组和句子层面上都能得到详尽的研究,当然,试题中的新词汇也不能遗漏。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和长难句,才能有效应对问题。至于试题部分,我认为应该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观点、写作思路及整体结构相结合去审视。对于真题的题目,首要任务是确定出题点,因为考研题目通常按照段落顺序设置。接着快速定位题目对应的部分,思考该问题与文章主题或作者意图的关系。其次,对比每个选项,检查它们是否直接与定位句意义相符,注意,若选项与句子基本一致而非间接相关,则很可能是错误的。此外,一般不会有三个连续相同的选项,而且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不选A。第三,完成真题后难免会有错误,为何要等做两遍后再仔细分析?我的建议是,首次完成后标出错误,第二次再做一次并再次标记(两次使用铅笔,错误则用红笔打勾,重复错误次数)。这样,经过两轮,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认识,研究题目时目标更加清晰。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答案,都需要明白为何正确,为何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比如无端臆测、偷换概念、随意增删信息等。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有效地解决真题的答题问题。阅读是英语考试的重点,阅读能力不佳将严重影响考研英语的成绩。然而,采用恰当的方式来研究真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逐渐形成对真题的敏锐感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目。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基础,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则是提升的关键。对教育学原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社会影响是核心,要关注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内容。教育心理学则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特别是儿童发展理论和学习动机的研究。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先系统地通读教材,梳理出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凭做历年真题来检验我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我发现,整理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帮助我把复杂的内容简化,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我还经常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析问题,这对我深入理解教育学有很大帮助。
对中外教育史,时间线和重要人物的思想是重点,理解并记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以及这些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相对枯燥,但凭故事化记忆法,或者将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相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对教育心理学,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至关重要,因这帮助科学地看待教育现象。理论与实践结合,尝试应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情境,能加深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