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边做肖秀荣1000题边看那个全书。我把马克思哲学,经济,还有近代史看完了就没看了。最后两天买了肖秀荣的考前四套卷,那东西非常非常好用。考政治前一天突然强烈的想读研,然后一宿没睡背政治,前半夜把没做完的四套题做完,后半夜背书,然后好像凌晨四点那会儿太困了睡到五点,起来背大题就去了。成绩比我想的好多了。我想政治对江苏的考生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不晓得别的省当时理科是怎么考政治的,反正我们省当时小高考把政治抠得特别细,什么矛盾啊真理啊规律啊,我都十分熟悉。政治还是要好好看的,我建议把1000题做完,然后再看几遍熟悉熟悉,最后把四套题做做就行了。我复习起步相当晚,好像是从十一月份才开始着急的,最后《肖八》的选择题认认真真的看一遍,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出了《肖四》之后整个练习册都要看,大题要背!不过最后发现好像考试的时候没有多少自己背过的,但是只要背过政治,大题真的能写出来,所以一定要背!背重点!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注重方法,平时的做题习惯很重要,千万不要注重快,要注重精,说一下我的复习计划,大三下学期由于我们课很多,而且万恶的老师经常性的点名,我用于考研的时间很少,主要就是晚上和周末,下学期我主要看了一遍课本,把课后习题做了一遍,不过现在看来,课后习题没大有不要做,如果你的时间充足,你可以做,如果不充足,你可以只看课本,因为到时候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够你做的,暑假期间,我就回家呆了六天,暑假是最难熬的,天气很热,而且学校餐厅的饭简直不是给人吃的,坚持住就是胜利,你们可以这段时间开始做全书了,李永乐的,陈文灯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然后九月份主要做了一下李永乐的660题。660题很好,基本上填空选择的题型全都包含了,你把它做透了,多看几遍。十月份开始做模拟题,我主要用的是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这套题很难,做的时候很受打击,不过做完之后,感觉有很大收获,到十一月份开始做真题,这时候做真题感觉就很简单了
考研英语方面:
初期阶段(7月之前)重心放在积累词汇上,词汇量必须稳固。我个人推崇朱伟的《恋练有词》,按照他的方法,我通常两天攻破一个单元,第一天学习新词,第二天回顾巩固。这一阶段大约持续到9月底,我每天都坚持完成一篇95年至04年真题的阅读理解,做完后仔细研读,并记录下陌生词汇,以便随时查阅。9月中旬至10月底,每周我会安排一套05年至12年的真题,限时两小时到两小时十分(不含作文)。遵循第一天做题,接下来六天深入解读,最后一天汇总要点的原则。进入11月,写作训练成为重点,基本上每隔一天就要写一篇文章,轮流进行大小作文,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找伙伴互评。同时,我开始了05年至12年真题的第二轮,这回包括了写作部分。到了12月,我把13年至19年的真题作为模拟试题,每周一套,剩下的六天用于精细阅读和总结。鉴于我在新题型上的表现欠佳,那个月我大约每两天会专门做一次Part B,不做精读,仅做题对答案,找出错误原因。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主要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至关重要。特别是排序和搜索算法,如冒泡、选、插入排序,快速、归并、堆排序以及二分查找、哈希表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要多做题,不断实践,真正理解和运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I/O接口等内容是核心。这部分需深入理解硬件工作原理,凭模拟实验或者使用在线仿真工具来加深理解。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死锁预防、虚拟存储器的工作机制、磁盘调度策略等内容,操作系统实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是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网络协议(如HTTP、FTP、TCP、UDP)、拥塞控制、网络安全等内容是关键。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熟悉各个协议的工作原理,对网络延迟、带宽等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概念,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凭做题巩固记忆。利用好教材、课件、复习资料,网上的教学视频、论坛讨论也是极好的学习资源。定期复习,防止遗忘。找到合适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提高效率,也能激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