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交互式学习不可或缺,个人认为政治领域总带有些不确定性,难以估量他人所学,自己则可能感到困惑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辅导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备考时,教师提供了大量资料,并讲解了许多实质性的内容,对我帮助很大,只需遵循系统的复习计划就行。我选购了风中劲草的三本书,一本用于记忆,一本用来做练习,另一本则是答案对照。务必认真对待,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深入理解。此外,我还打印了许多额外的学习材料。需要反复背诵的知识点至少要过两遍,我习惯于清晨用一小时背诵,下午则对应地做一小时选择题并立即更正。在解决选择题后,留出大约十天的时间专注于重点篇章的背诵和主观题的复习,当然,购买肖四系列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粗略地阅读了整本书和第十八讲,并对第十八讲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九月起,我正式展开复习工作,这时候我发现笔记非常有用,每当我在做题时遇到忘记的知识点,查阅笔记能迅速帮我回忆起来,接着我会针对这些知识点再练习全书中的相关习题,这样记忆更为深刻。等到第二遍读完整本书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挑战,尽管题目颇具难度,但确实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直到11月底,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只做了一次,然后又专门攻克了错题。自我评估,我觉得数学部分的复习还算扎实,今年的数二试题也不算太复杂,但在即将结束考试时,我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弄错了一道价值10分的大题,真是让人懊悔不已...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0月份以前,我沉迷于97年至05年的阅读理解真题,每次完成后都会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虽然这种方法长期下来能提高英语综合实力,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显然并不实际。因此,进入10月,我果断调整策略,不再关注05年前的试题,转而集中精力攻克过去十年的真题。在复习过程中,我精心整理了一套应对长难句和阅读理解的策略。我习惯将试卷分解为阅读、写作和其他题型三个部分,逐一击破。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阅读错误集锦,记录每道错题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答,以便日后重做或考前查阅。尽管时间有限,我只重做了两次真题,但实际上最好是能做三次或以上,这样更能深入理解出题思路和个人的薄弱环节。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涵盖供需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货币银行等众多领域。每个理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模型,如供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我建议使用教科书作为主要参考,结合课堂笔记和教师讲解,确保对每一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注重实例分析。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理论都凭实际案例来解释。我会定期关注新闻,特别是与经济相关的报道,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样既能提高理解力,也能增强记忆力。例如,当看到价格变动时,我会思考这是由哪种市场结构引起,或者政府的某项政策如何影响了供给或需求。
再者,做题是提升的关键。无论是选题、计算题还是论述题,都需大量的练习。我推荐使用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因它们最能反映出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对计算题,要熟练掌握公式和计算步骤;对论述题,要学会如何逻辑清晰地阐述观点,并引用相关理论支持。
构建知识框架。经济学知识点繁多,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我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整理笔记,形成思维导图,把各部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全局视角有助于在复习时快速定位,也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找到答题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