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一)从九月起着手政治复习,用了两个月时间仔细研读并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这让我对考试大纲有了基础的理解。《1000题》我共进行了三次练习,第二次并非重复全部习题,而是在初次做的时候用红笔标出不确定和错误的题目,然后在第二轮时遮住答案,只重做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到了第三次,我专注于解决那些在第二轮中依然答错的问题,当然,并非机械地记忆答案,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二)进入十一月底,我开始背诵风中劲草资料,我的进度相对较晚,有些人可能已经反复背了好几遍。但我认为政治学习不应局限于死记硬背,许多选择题需要灵活思考和分析。即使你背了很多遍,如果未能理解其含义,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政治内容的记忆,不应过于僵化,掌握关键点就足够应对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要掌握高等数学,需要投入大量努力,提前复习是明智之举。这四本高数书籍颇具挑战性,建议先通读一遍,随后再辅以几本习题集加深理解。我个人用的是《高数十八讲》(难度较高)和《线代辅导讲义》(我认为是考研的最佳参考资料)。选择什么教材并不关键,关键是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练习。我只完成了两轮辅导书,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做到三遍。接下来进入真题阶段,分数不必过于挂怀,因为它们并不能准确反映水平。你应该将真题中出现的基本错误记录在单独的纸上,每天花约十分钟回顾这些错误。这样做能让你在遇到类似易错点时更加警觉。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我颇有成效,尽管有时仍会犯些新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历年真题。主要做完型和阅读部分,每天的量不在多,关键是熟悉真题的感觉以及保持做题的状态。做完1997-2020的真题时间大约已经到了12月上旬,剩下的半个月中我做了一些模拟题,模拟题不要在乎对错,关键是保持手感,避免生疏。真题作文我没有全部都写,写了几篇有代表性的题目。作文的书写我有高中时候练习的手写印刷体,因此没有专门练习书写,书写不太好的同学可以买字帖练习一下,英文书写很好练,提高是立竿见影的。关于单词,我没有使用单词书,我之间准备过托福考试,曾经按照《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法集中突击过托福单词,因此考研期间只是每天坚持保持对于单词的熟悉,每天的量为500。背单词我只有一句话:一次大量,多次反复。对于单词始终背的不好的同学,我强烈推荐看一下《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并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单词量的多寡与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优化等重要理论。对这些基础理论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你需深入理解每个模型的构建过程,明白它们如何映射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熟练地用公式语言进行表述。
线性规划是最基本的部分,掌握单纯形法是基础,对大作业问题,借助于LINGO或者GUROBI等工具软件进行求解。整数规划则是线性规划的扩展,理解和应用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是关键。动态规划则需理解状态转移方程,学会构造最优控制策略。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除了理论学习,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每一步的逻辑,不仅仅是得出答案。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
再者,对运筹学软件的熟悉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MATLAB的优化工具箱、R的optim函数等,都能帮助快速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编程能力,特别是Python或Java,会极大地提升计算效率。
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同样重要。在准备过程中,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种方式既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会定期回顾,把学习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疲劳战,也是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