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其实并无太多窍门。关键在于深入研读教材,务必细致入微。我个人选择了任汝芬的四部系列书籍,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第二部则配合第一部看了两遍,部分题目过于教条,几乎照搬教材,适合作为巩固基础知识之用,无需过分纠结。如果想要练习题目,最佳选择仍然是历年真题,尽管近年来考点不再重复,但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极具参考价值。至于第三部,质量欠佳,几乎无太大帮助,建议多重温第一部,深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一套四题信息量较大,质量平平,若有富余时间可尝试完成。考前,肖秀荣的四套题非常必要,有可能会押中一些主要论述题,例如12年和13年,均有六分大题被准确预测到。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背诵一些大题的标准答案,即使无法完全预测原题,但在考试中仍能找到应用之处。另外,市面上流传的“20天20题”小书也值得一读。尽管不太可能直接命中原题,但其中的一些通用语句在答题时特别实用。我认为,学习文科需要大量背诵,有些知识点虽然理解,但自行表述往往不如他人概括得精炼。熟记一些语句,答题时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使答案更为精准。
考研数学方面:
从8月的下旬起,我保持上午的数学学习时间,但将晚上的学习时段让出一小时给政治。我启动了660题的练习(极力推荐),上午我会专注做660题并修正错误,而晚上则用来刷全书。刚开始接触这本册子的题目时,确实感到非常棘手,很多涉及基本概念的问题我都解答不出来,不过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书。暑假期间,我也尝试了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完成了基础部分,但在强化阶段就没再继续了。
考研英语方面:
写作重练,作文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块,觉得考前背几篇就够了,其实不然,给予重视也能拉分。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背诵固然不可少,但是要把这些背诵的内容转化成万能的,自己能写的,没有模板痕迹的,还得靠练习。每周两篇,掐好时间,写完后对照答案再润色一下,持之以恒的这样做足矣。有关英语作文,市面上有许多作文书都可以参考,但是不建议大家死背模版,一定要自己去写句子,我称之为:模句。。。多写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对付任何题材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供需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市场类型以及福利经济学等。你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基本概念,例如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成本-收益分析等。也要掌握市场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并能分析其特征和行为。
熟悉模型构建和分析是关键。如消费者选理论中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理解它们如何决定了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再比如生产函数,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生产函数如何反映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对供求模型,不仅要理解单一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如何由供给和需求决定,还要学会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
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的重要方式。你找一些实际的经济事件,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比如,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上涨反销量增加?这就涉及到需求的价格弹性。凭这样的实践,你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可忽视。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优化问题需利用微积分来解决,所以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例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通常需用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微积分原理。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回顾笔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状的理解。做题则帮助你检验理解程度,发现盲点。推荐使用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其深度和广度都很适合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