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立即投身于真题的研究,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严格控制时间,通常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所有选择题。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一些知识点仍然模糊,于是重新审视了大纲解析,并再次做了1000题。此时已进入11月中旬,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摘要开始全力背诵。得益于之前的两次基础学习,背诵变得较为容易,不必苛求句句牢记,稍有印象便已足够。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我的政治复习主要围绕着记忆和练习展开。在这期间,我完成了8套卷和10套卷,特别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关于政治学习的经验:选择题部分我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而大题则在后期背诵最后四套和徐涛的小黄书。政治冲刺阶段会涌现各种预测题,但我觉得专心掌握手中的资料就足够了,过多只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训,相信我。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时,我采用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粉色封面,经典且有一定难度,适合追求高分者)配合张宇的教学视频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线性代数,我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及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两门课都是边观看视频边阅读教材。对于概率论,我则研读了李王合作的《复习全书》大红色版本。在做讲义练习时,我坚持独立思考,即使需要参考答案,也会按照解题步骤自己重新计算,不允许自己偷懒,并在边上记录解题方法和关键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将全书完整地复习两遍。我的数学学习时间并不长,大约每天五小时左右。
第一轮复习后,早期内容容易忘记,所以在第二轮,我借助660题来重温知识、巩固提高。在做题前,我会先总结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这对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会完成一套数学试卷,真实试题与模拟试题交替进行,以适应各种题型。熟悉真题有助于掌握重要考点,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边缘知识,这时模拟题的预测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挑选了张宇的8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共10套来做,其中的微分方程题目我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格外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感到薄弱,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大题只能凭空想象,十分困难。后期,我的真题成绩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以上。一旦发现遗忘的知识点,我会抽出时间专门复习,面对模拟题的挫折也很正常,通常我会用一天时间来填补学习的空白。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模拟题,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考研准备越早开始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花时间背单词,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背单词很痛苦,但是很值得!背一遍是没用的,单词书至少背个五六遍吧!我用的单词书是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长难句别纠结于语法,毕竟考试没有语法题,但是掌握长难句分析之后是真心不错!英语阅读要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读不懂没事儿,可以根据文章逻辑做题,但是并不是说不用读懂!再次提醒一下,背单词很重要!不背单词趁早别考研。一定要重视阅读逻辑。听说何凯文老师的阅读也不错,但是我个人对何凯文的感受并不好,我听过他的长难句,我总觉得他在忽悠,有点故弄玄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非得弄得很神秘,我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是一门涵盖广泛的课程,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力学分析、材料选、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其中,基础理论如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是核心,它们为理解和解决复杂机械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你们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并凭做题来加深理解。
机械设计涉及到许多具体的零部件,例如齿轮、轴承、连杆等。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需熟练掌握。我在备考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这些典型部件的理解和计算,不断凭实例练习来提升自有的应用能力。
再者,材料的选也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你需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比如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我会推荐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实践操作和设计思维同样不容忽视。你尝试参与一些实际的机械设计项目,或者凭模拟软件进行设计训练,这样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学会如何从整体上考虑一个系统的运作,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对提高设计能力至关重要。
持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是必要的。机械设计领域的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帮助你保持敏锐的专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