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政治复习并不建议过早启动,原因在于政治科目具有快速学习的特点,其主要的主观论述题内容集中,便于抓重点记忆(需关注肖八、肖四)。通常,肖八、肖四会在11月后发布,因此提前过多地投入政治复习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白白消耗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我建议大约从8月开始着手做1000题,并重复练习至少三次。当考试临近,只剩一周时,我确实感到非常紧张,政治部分还没记牢,选择题也常出错。然而,压力越大,越要保持坚韧,直至考前两天,我把所有的政治知识点整理成了大约10个主题,思路瞬间明朗,解题也变得容易多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后期数学的复习吧,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重述一下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阶段,熟读范例文章,这是痛苦却又必不可少的。毕竟,没有素材的话,你就无法下笔。大概二十篇左右足以覆盖各种基本题材。其次,归纳各类文章的模式和构架。我个人没有特意去整理,因为记忆范文的过程中,大脑自然会构建出相应的框架。我不建议依赖模板,因为它可能导致混淆或遗忘,并且机械地套用会使文章显得僵硬,可能降低阅卷人的评价。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动手写作。这是必须实践的,极其关键,重要到无需过多赘言。如果平日里你只停留在思考题目上,那么考试时你也只能空想,无法流畅书写,更别提错字连连了。如此一来,你的分数很可能大打折扣。因为作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整洁的卷面,清晰的字迹能为你赢得初步的好感。此外,确保不偏离主题,这直接影响到你的成绩等级。为此,你需要多加练习,特别是现在的作文常以图片形式出现,这对一些学生的图像理解能力是个挑战。比如有一年的试题描绘的是两个残疾人互相帮助,背景是拐杖,主题是团队合作,却被某些同学误解为残疾青蛙逃避猎杀,主题变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看到这样的答案,阅卷老师恐怕也只能苦笑。这确实是一道真实的考研题目,相信你看后也会感到既好笑又无奈。最后,尽量在文章中使用复杂句式和高阶词汇。比如表达“重要”,用essential就比important更有深度。而这需要日常的积累。所以,我认为英语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功底如何。至于小作文,务必熟悉所有类型的格式,不要试图投机取巧,随便猜测题目。有一次突然考了“公告”类型,很多同学因不了解格式而失去了宝贵的两分。至于内容,稍作练习就能掌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这门科目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环境系统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环境生态学等。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需深入且全面,因它们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基础框架。建议大家多阅读教材,尤其是经典的环境科学教科书,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这样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应用不容忽视。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需理解和掌握各种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技术。比如,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凭做实验、参与课程设计或阅读相关案例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数学和统计的应用。环境数据的处理和模型构建需用到一定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这些工具能帮助定量地分析环境问题,熟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法规政策也是考察的重点。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理解其背后的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例如,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都是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内容。
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凭阅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了解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对理解和解答综合性题目非常有帮助。撰写科研报告或小论文也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自我检测和讨论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做一些模拟试题,或者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还能激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