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肖秀荣押题准确度很高,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啊。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归纳总结比较好,需要着重背诵,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中后期基本上以风中劲草背诵为主。政治历年真题不推荐,但可以刷刷近十年左右的选择题。任汝芬和米鹏的押题卷,做做选择题即可,知识点查漏补缺。至于时事政治,跟肖老师,时事的答题可以根据近十年真题总结一下模板。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从全面复习数学全书到专注于660题,再到解决历年真题。大约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初,我启动了全书的复习,这本书我个人非常推崇,建议首次学习时要深入理解,不仅是练习题,还包括解题策略和技巧。我前后读了两遍,差不多完成了大部分题目。接着,我开始了660题的训练,虽然人们对这本教材的看法不一,但我认为它是个不错的实践工具。到了十月份,看到许多人开始做真题,我也跟随步伐加入其中。我重做了两遍真题,没特意整理错误题集,但把错题用红笔标记出来并复盘了两次。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数学全书几乎成了我的常伴,经常查阅相关知识点。后来,我还精简出几页关键知识点笔记来帮助记忆。最终考试中,我犯了两个错误,这是预料之中的,毕竟我的数学基础并不牢固。但我认识到,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依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关键在于,务必保持细致,务必保持细致,务必保持细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方面,3月份的时候我就把真题打印了一份,当时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真题,没有系统做,就当成练习,错的惨不忍睹,阅读平均错3.5个,但每做一篇真题文章,我就会仔仔细细把文章搞透,单词查清楚意思,在文章中的用法,难句弄清楚句式结构,自己把它翻译出来(有人可能觉得真题很宝贵,不能随便做,这个要看个人情况,我当时从来没用真题模拟过)。按照这种方法坚持到暑假,也有了不小提高,阅读能达到错1~2个的水平了。暑假开始准备的作文,买的朱伟的作文书,感觉这本书很水,不过也看完了,每天早上也会背一篇。暑假之后我在英语复习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就是单词还是坚持背,真题还是坚持刷,还跟原来一样,死抠每一个单词,句式。10月底的时候真题抠的差不多了,我买了一本阅读黄皮书提高版,也是当做考试严格模拟,4篇阅读尽量在72分钟完成,最多不要超过80分钟。之后的时间(10月份之后),我就一直是抠真题和阅读模拟交替进行。每天吃过晚饭的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进行写作练习,自己随机想一个大小作文题目(觉得有出题可能的),然后开始写,也是模拟成考试的样子,规定时间(大概50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达成目标的学科。你需深入理解和掌握诸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以及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相关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会在后续的深入学习中起到基石的作用。
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管理学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实践应用。凭对各类企业管理案例的研究,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我会定期阅读哈佛商学院等知名机构发布的案例,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再者,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十分关键。我采用的是“读-思-练”三步法。先通读教材,把握整体框架;深度思考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尝试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凭做题和模拟测试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我还参加了线上讨论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换观点,这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角。
对复习阶段,我认为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了解出题人的思路,熟悉题型,找出常考点和难点。我建议至少做两遍真题,第一遍是为了了解题型,第二遍则是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备考期间,压力大是常态,但要,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保持冷静和耐心,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