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复习通常在后期阶段展开,进入11月中旬后,需要逐渐提高对该科目的学习时间,从初期的一到两小时提升至每日三小时。此时,重点应放在大量练习选择题上,因为这部分占了50分,包括16道单选题,每题1分,总计16分,以及17道多选题,每题2分,合计34分,它是决定政治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多选题,要想取得高分,必须在这部分稳定发挥,达到35-40分是比较理想的分数,当然分数越高越好。我当年选购了肖秀荣的《冲刺8套题》,每天都模拟完成一套选择题,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自我批阅。遇到疑惑之处,我会立刻查阅《风中劲草》或《大纲解析》来深化理解。同时,我也重新温习了之前做过的《1000题》。这时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关于时事的辅导材料,推荐购买一份,以便了解本年度的重要事件。这样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需要复习和深入理解各个概念,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在某些题目上频繁出错时,应当回头重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总的来说,解题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完成题目,更重要的是去领会教科书中的核心概念。可以归纳为几个要点:持续观看教学视频,始终保持对目标的关注,随时记录笔记,不断动手做题,以及反复熟记公式和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在整个考研英语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词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些同学专注于探究阅读策略、语法规律,甚至熟读文章,而我个人的应对策略也是有效的,因此无需畏惧。我坚持每六天完成一套英语真题,保留去年12月的最后一套作为模拟。利用零散的时间,如睡前或学习疲倦时,来记忆作文,大概每隔几天背一篇就足够了。如果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较弱,可以专门划出固定时间来背诵作文。由于我在十月份更换了学校,英语复习的进度受到了影响,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多次重复练习。有人强调深入剖析历年真题十分有益,但我仅做了两遍,一次全套,一次只做阅读,效果如何我就不太确定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至于翻译部分,我认为不需要特别分开训练,它在做阅读理解时就能得到锻炼,同时拥有充足的词汇量是关键。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石,它主要研究如何凭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准备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第一步。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等都是运筹学的基础内容。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方法。对线性规划,熟悉单纯形法;对整数规划,了解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对动态规划,要能掌握状态转移方程和最优性原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运筹学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生产计划、资源分配、项目调度等多个领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你找一些经典的运筹学题目进行练习,或者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时间表安排、旅行路线规划等。
再者,编程能力在运筹学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会使用像是Python、MATLAB或GAMS这样的工具,帮助你更高效地实现模型求解。例如,用Python的Pulp库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或者用MATLAB的CPLEX接口处理复杂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至关重要。运筹学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存的学科,不断接触新的模型和算法,如网络流、随机规划、动态规划等,会你对运筹学有更深的理解。多读文献,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帮助你开拓视野,提升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