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3~5月:我政治还是比较可以,但是依然不能小觑政治,比如马原,把各个原理配合着几个例子弄清楚,这样理解了以后后期复习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参考资料:肖秀荣的大纲解析、1000题、形势政策、最后8套和最后4套题,《风中劲草》。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可以说没有底子,从三月份开始自己总结的解题技巧和口诀,我都做了笔记好好背下了,做练习题时写的工整一些,方便找错误,注意标记不会做的和会的做错了的,第一遍特别慢,买了660题没做,之前听说太难了就没做。后来还买了陈剑的数学高分指南,做了一遍,后期就是真题和模拟题成套的训练了,注意分析错题。核心笔记被大多数人推荐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尽管它是2014年的,难度适中偏难,800题买了没使用,挺遗憾,陈剑的高分指南难度适中偏简单。数学也是一门性价比比较高的科目,一本书刷三遍以上的价值大于三本书每本刷一遍,买书不要贪多。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别专注于背诵英语,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会多次重读阅读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文章。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培养语感和记忆词汇。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阅读量增加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会使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让你有机会多检查几次,找出潜在的问题。至于词汇,我发现通过阅读来记忆比机械背诵更有效。
阅读需要翻译,我认为最好将翻译过程落实到笔头上,而不仅仅是思考。当你尝试书写时,往往会发现翻译并不流畅。多练习后,你的翻译技巧会得到提升,做起来也会更快。今年的阅读确实有些难度,第一篇文章我就没弄明白!但其实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内容艰深,题目反而简单”,这句话很有道理,命题人并不会刻意给我们制造难题。后面的阅读部分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选项极具迷惑性,需要仔细辨别,不能轻易假设。
通常我的阅读理解错误在四到六个之间,最多也就六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最多只错了两三个......这是因为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原文,哪怕是最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例如,多一个或少一个单词都可能导致答案的意义与原文相差甚远,这样的相似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排序题最为棘手,它涉及了一种之前只出现过一次的题型(我还曾和同学们断言这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这类题至少会错两个。对于句子结构,可以背诵一些模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写作思维,因为在后期,单纯套用句型会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小作文,格式规范至关重要,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深入理解,例如齿轮、轴承、连杆机构等基本部件的设计理念和应用。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你机械设计思维的基础,需扎实掌握。
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在设计机械零件时,需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对复杂的结构,要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受力分析,这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做题是提高这部分能力的有效方式,找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训练。
再者,机械设计基础还涉及到材料的选和使用。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性,如硬度、强度、韧性等,并能在具体设计中合理选,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也是必要的。
创新意识和设计思路的培养也不能忽视。虽然考试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但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需结合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你凭阅读相关文献,参加设计竞赛,甚至自我构思一些设计方案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标准规范也至关重要。比如ISO、GB等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它们规定了机械设计的规则和要求,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些规范,将有助于你在设计中避免错误,提高效率。
学习过程中,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先理解概念,再关键点,凭做题或实际操作去应用所学知识。遇到困难时,多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教,也查阅资料,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