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专攻理科,因此学习政治对我来说如同经历一次次折磨。然而,去年三月左右,我开始浏览论坛并购买了去年的大纲,将其当作休闲阅读,这对我有所帮助。正式备考起步较晚,直到暑假后我才真正投入。我购置了一系列书籍,但实际上并未深入研读。首先,我完成了命题人的试题分册,进行了两次练习和一次修订,接着根据重点梳理大纲,逐个单元攻克。之后,我尝试记忆“小草”资料,实际上只是每天早晨朗读一遍。最后阶段,我主要关注时事,特别是肖秀荣的小册子,原本打算依靠肖四和肖八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不幸的是,我在考前生病了一周,影响了复习计划。所以对于政治基础较弱的同学,建议尽早开始,并且要下决心去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专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不必急着去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因为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词汇量积累够了,理解阅读自然就会流畅。任何解题策略都建立在扎实的词汇基础上。我个人使用知米背单词,每天设定学习80个新词,花费约20至40分钟。虽然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未能完整复习一轮,但与之前相比,我的词汇量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长。尽管许多人推荐扇贝单词,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知米,因为它对汉语常用的英文表达特别重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偏僻的名词,即使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大局。备考期间我没有做英语题目,也没有练写作,仅凭记忆中的单词大概模样应对。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经历,看到单词就能迅速理解含义,但反过来说中文意思却难以立刻想起对应的英文。因此,背单词时无需过于纠结拼写,记住它的大致轮廓,见到能认出即可。写作所需的词汇量其实有限,如果拼写困难,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替代,但切勿胡乱填写。我的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作文分数偏低,但在其他部分答题会相对轻松。总的来说,想要写出优美的英语作文,深厚的词汇功底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复习初期,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如运动副、自由度、机构的组成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接下来,我会重点讲解一下动力学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包括速度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等,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我推荐大家多做图解,将抽象的数学表达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这会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大量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机械设计部分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这里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的问题,如齿轮、连杆机构的设计等。对这类问题,除了理解设计原则外,还需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我通常会在理解理论后,找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提升实战能力。
别忘了关注一些前沿的科研动态,虽然考试可能不会直接考到,但是它们帮助你拓宽视野,理解机械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这对答题时的创新思考是有益的。
我要强调的是,学习“机械原理”不能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我也鼓励大家多与同学讨论,不同的思路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有助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