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多项选择与主观题:实际上,政治主观题目难以显著区分优劣,因此,选择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的策略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提升。题目的来源并不局限,重要的是动手去做。我选择了包含2000道选择题的一本书,内容按照主题和章节划分,先讲解知识点,后附带相关习题,十分具有针对性。我推荐设定一定的练习量,每次固定完成一部分,最好量大一些,以便后期压力减轻。我大约完成了两轮,对重点部分更是反复练习了三次。初期可能会频繁出错,但只要专心致志,错误会逐渐降低。此外,我主张从九月开始复习政治,否则时间过晚会让人感到匆忙慌乱。
对于政治主观题,我采用的是深度记忆法。以肖秀荣先生的四套预测卷为重心(其准确性众所周知),同时涵盖其他资料,务必做到背诵得滚瓜烂熟,确保每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无一遗漏。这样的准备会让你在考场上有熟悉感,仿佛得到了无形的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全面复习手册》需要动脑思考,动手计算,在解答问题之前先判断其考察的知识点。高等数学的历年初试真题都可以在线搜寻并打印,通过不断的模拟练习来熟悉。尽管许多学生觉得这些题目容易,但依然不可掉以轻心,毕竟能够获得140分以上的考生并不多,这足以证明其难度不容小觑。透彻理解每一个问题的解题策略,当你完成所有练习后,就会察觉到每年试题的模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愿意花心思整理,将每套试题中相似或相关的题目归纳在一起,会使你的思维更加条理化。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英语。首先是词汇记忆,这个非常重要,单词量匮乏对于英语考试是致命伤。考研英语主要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英译中、作文)。单词到最后你可能拼写不出来,但是一定要认识,保住阅读理解的分是最关键的!另外推荐百词斩app,当你决定考研而不知如何开始的时候,先背背单词是绝对百利无一害的,每天100-150个,以后在做阅读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另外,我买的大绿皮,九月以前基本保持每天两个章节的背诵量,速度慢一点,要求高一点,初期会感觉很难受,但是背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每天四个章节,速度加快,要求降低,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感就OK。
考研专业课方面:
集成电路基础是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石,涵盖了半导体物理、电路理论、器件模型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对半导体物理,你需深入理解能带理论,熟悉PN结的工作原理,以及扩散和漂移电流的概念。这些都是构建集成电路的基础。晶体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后续课程的核心。
在电路理论部分,你需熟练掌握基本的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复杂电路问题。了解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比如共射极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计算,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器件模型,HSPICE、Verilog-A等模拟和数字IC设计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现代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你需凭实践来熟悉这些工具,尝试模拟不同的电路,理解其行为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例如,配合使用"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这样的经典教材,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小组,与其他同学交流,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我还建议定期做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你参考历年的考研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侧重点。不要忽视了对最新科研动态的关注,这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在答题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