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财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建议看大纲或现在就开始看一下政治精简资料,但1000题一定要反复刷。1000题有两本:题目本和答案本。题目本我刷了三遍,选项可以写在便利贴上:第一遍看书后做题,错的用一种颜色在题目本上做标注,其实重要的不是便利贴,而是你知道哪些知识点错了,然后在1000的答案本上,标注哪些知识点做错了,记得复习。往后的几遍也是这样,不仅是错题的颜色不同,渐渐你会摸出常考点,也会记忆得越来越深。对于重复错的知识点,学有余力建议整理错题本,后期复习很有效。11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就出来了,这个政治复习资料很给力,整理的重点突出,而且风中劲草有一本配套的练习册,这个我也做了两遍,而且里面有往年的真题,可以找找感觉,风中劲草我前后共弄了5遍,包括最后的背诵。1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大题了,之前的话没有必要提前准备,因为大题的基础还是以背过知识点为基础,说一下秘诀,肖秀荣的8套卷和最终预测4套卷是一定要背过的,这些大题里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知识点,而且系统性较强,感觉今年有押中好几道大题的说。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考的高的原因:(1)书本认真看,认真理解。(2)复习全书每一题那本子认真做,当时基本大的厚的软面抄写了6本,不会的题也坚决不看答案,一直思考,实在思考不出来,放在哪,把书看看,看看问题在哪,是基本知识点没掌握还是技巧不会,以后几天每天拿出来思考,看能不能做出来,数学全书是用来做题的,不是用来看的。每一题认真做,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总结多了,后面就简单了。(3)有时间就做模拟,没有时间就不做了,真题要认真做,当成考试一样认真卡时间做。我只做了复习全书和真题,但吃的恨透,效果还行。数学是四门科目里最容易提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复习时只是用到了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真题。先看一章课本,再做做课后习题,然后去看对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第一遍感觉大部分看不懂很正常,不用担心。过完第一遍后看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要做笔记了,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下来,以后再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做真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我在大学初期就凭借不错的英语基础,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顺利通过了四级和六级考试(这对于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亮点,但我并不因此自满,因为这仅靠的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然而,当我面对考研英语时,却遭受到了严重的挫败,有时一篇阅读理解会错掉四个题目,这让我深受打击。深感痛苦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根基——词汇量仍有欠缺。于是,我开始了每天研读红宝书背单词的日子。一个月过去了,做题的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依旧有许多单词是我陌生的。最终,我把红宝书放弃了。我转而选择每天精细阅读,将真题中遇到的生词悉数记录下来。同样的方法,我也应用到了完形填空、新题型和翻译部分的生词整理。这种方法或许显得原始且费时费力,但却成效显著。就这样,我逐渐攻克了单词难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的学科。它涵盖了决策理论、领导力、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我认为,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关键在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凭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各种管理模型和理论,并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和角色扮演,帮助提升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管理经济学则是经济学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要求理解和运用供求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等经济概念来做出决策。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经济学图表和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们能帮助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具象化。例如,凭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直观地理解价格如何影响市场供需。对复杂的经济问题,我会尝试构建模型,这样不仅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这两门科目时,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教科书、学术论文以及最新的商业新闻,都能提供丰富的实例和观点。积极参与讨论,无论是与同学还是老师,都能促进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