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不太系统,红宝书断断续续从9月30日一直看到12月14日才看完第一遍……好在高中学的文科,底子还是有的。但后来看得挺辛苦,建议大家对政治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太早复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暑假就开始看,基础好一点的同学9月开始也行,重在每天坚持复习,保持进度,多看几遍,充分准备。 自己复习红宝书,一般是晚上看一两个小时。初期有做《肖秀荣的1000题》,后来感觉题量太大,已经跟不上看书的进度了,再加上我的重心始终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面,所以也就没怎么做了。 看红宝书的过程中有带着看《草劲中风》(倒过来念),这本资料提炼得还是很不错的,看完红宝书读了一遍《草劲中风》(倒过来念)上的部分重点章节。最后考前的二十多天,做了肖四任四,背了肖四所有的大题,最后考试时的确用到了不少哦。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主要复习的就是数学,全书过了近7遍,660做了两遍,全真模拟400题两遍,真题两遍,张宇最后四套题一遍,最后二十天就看基础的内容去了,但今年数学确实难了不少,大家把模拟题一定要重视,不能抱着16年难17年简单这样的想法复习数学,要知道考研数学考的好基本总分也就不会低了,所以要做的就是刷题,找不足总结,再刷题。其实全书看到三四遍的时候基本真题就没问题了,但是要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动手,不会的多和同学讨论,一定要重视数学啊。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部分,我想特别提一下。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王江涛的作文书籍。首先,我浏览了过去的真题作文,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先尝试自己撰写,之后再参考王江涛的分析;若时间紧迫,我会直接学习并记忆范文,但并非全文照搬。我会将这些真题按照类型整理,并着重积累精彩的词汇和语句。临近考试时,我会为每种类型准备一个模板,并掌握一篇适用于小作文的基本框架。实际上,提高作文分数的关键在于日常积累。阅卷老师见过太多模板化的作文,只依赖模板是难以获得高分的。因此,我建议在运用模板的同时,结合阅读中遇到的好句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研究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市场。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模型、市场均衡及效率等概念至关重要。尤其要深入理解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机会成本和帕累托最优等核心原理。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策略。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GDP、失业率、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指标。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动态机制,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对把握经济大势极其重要。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部分。
至于经济史,虽然在考试中占比可能较小,但它提供了理解现代经济理论的背景。了解历史上重要的经济事件,如大萧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帮助理解当前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系统阅读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二是多做练习题,凭实践加深理解;三是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四是参与讨论或小组学习,不同的视角会带来新的启发;五是关注时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