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十月份起,我着手复习政治,鉴于今年的政治大纲相比往年有所调整,我购买了《大纲解析》,每阅读一章便配合完成《肖秀荣1000题》相应部分。由于我对细节的关注,阅读进度相当慢,在考试前两周我才勉强结束第一轮大纲学习和1000题的全部练习,因此,那些能多次通读大纲和反复研究错题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研读大纲期间,大约十一月上旬,我购入了《风中劲草》,每天挤出一些时间来熟记(或者说是朗读)关键章节。经过几轮重复阅读关键章节后,距离考试只剩下半个月。这时,《肖4》已出版,我买了一本,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并将大题内容熟记于心,随后我便步入了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看了课本,课本看了两遍,课后题目挑着做,风格和考研风格不同,勿沉迷。然后开始看张宇高数18讲,天真的我盘算着看完一遍后再看复习全书,看到大概第7章时,我发现有点难,再看下去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去看复习全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复习全书要比18讲详细很多,而且由于张宇那本书把数学三和数学一掺在一起了,感觉有点偏难。由于我买了线代讲义,我直接把复习全书里线代那部分撕了下来扔了,这样看起来薄了不少:-D去年数学十几年来最难,今年十几年来最简单,都被我赶上了。。。总体而言复试时还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做些难题,对考试心态有好处。7月开始做李永乐全书,还配合分阶联系,算是第一轮复习,两个月看完。九月份做660,每天做高数10选择+10题填空+代数10选择+10代数,订正,就这些,算二轮复习吧。之后就是每周2-4套卷子配合张宇一千题,随着张宇8套张宇4套,李永乐8套相继出来,就到考试时时间了。效果还好,投入时间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意购买单词书籍来记忆单词,因为我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我,容易遗忘。我认为掌握单词的最佳途径是通过阅读。自1997年起,我就开始做英语考研真题,这是根据考研辅导老师的指导,因为我们获得了相关资料。对于缺乏资料的学生,我推荐寻找那些年的真题,并按照时间倒序去做,首先集中精力于阅读部分,反复练习,务必整理并牢记每篇文章中的陌生词汇。实际上,考研的核心词汇量并不大,很多都会在历年真题中重复出现,这就是我主张通过阅读来突破词汇难题的原因。至于作文,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积累才能见效的部分。我选择的方法是背诵并默写过去的真题范文,同时自我尝试撰写各种主题的作文。亲自动笔写作至关重要,只有写了才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这包括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在电场和磁场下移动。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半导体物理的基础,对后续深入理解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要深入理解P-N结的形成和特性。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掺杂过程,以及两者接触后形成的势垒、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的概念,这些都是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关键。也要熟练掌握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这两种现象,这是理解半导体器件工作极限的重要知识。
再者,半导体器件部分,尤其是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需重点掌握。理解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的工作状态,以及V-I特性曲线,这对电路设计和分析极其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凭做实验或模拟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状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出题人的思路,找出高频考点,从有针对性地复习。做题的过程也是检验自己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好机会。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和深度理解非常有帮助。例如,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