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复习期间,我一直坚持整理笔记和汇总错误。每学习一个章节,我都会在专用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我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不够精通的概念。这些笔记在我复习的后期显得尤为关键。对于错题集,我会手动录入所有做错或解答时感到困惑的题目,包括来自《冲刺八套卷》的部分,然后将其打印出来,在冲刺阶段再次进行演练。首先浏览一次错题,我不会在此阶段做注解,只是在题号旁写下答案,对于仍然出错或犹豫不决的题目则标上一个圈。在第二次回顾时,我会遮住已写的答案,专攻那些标记过的题目,并在题目附近做笔记,说明为何某些选项错误,或是正确答案的具体依据。错题集需要多次查阅,尤其是那些被圈起来的题目,对于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我会使用红笔特别标注。有些知识点并不依赖于理解,它们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与大纲不符,或者虽然显得过于绝对却与大纲一致,这类情况往往需要通过记忆和反复接触来掌握。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资料:全书(二战基本没看,只看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张宇全36讲,660题,张宇1000题,模拟卷主要有: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李永乐系列的全套模拟卷,还有全真模拟400题,这三个系列的模拟卷质量是最高的,其他的系列真的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真题就不用多说了,重点做重点分析,我用的是张宇真题大全解,中间有些错误,但是整体质量还是过关的。在我两年的备考过程中,各类书籍我大都有使用过,从主流的36讲到两李的两本复习全书,再到汤的高数讲义,再到一些技巧层面的书籍,比如单选技巧,各类解题技巧书籍。
考研英语方面:
优先记忆高频率词汇是个好策略,一旦这些掌握了,接着务必浏览一下真实试题,并确保消化所有生词。由于我个人的英语水平还算过得去,因此对我来说,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我推荐你也让记单词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战胜拖延。在复习期间,我会利用一份考研翻译词汇表,它包含了一些不同于常规考研高频词汇,因为如今的翻译题目往往要求理解词的不常见含义,这个列表会非常实用,不容有任何生词的存在。此外,虽然小作文有固定模式,大作文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也有通用表达,但我并不推崇依赖模板。毕竟,模板太常见,评卷老师很容易识别。别指望临时抱佛脚背诵模板就能解决问题。许多内容需要平日里的积累,否则考试时无法自如运用。不过,你可以自行归纳大小作文的写作模式,找出常用的句子,构建属于你自己的思维框架。这样做既能保持独特性,又能让内容深入人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等多个子领域,全面理解并掌握各个部分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交通规划需了解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交通设施布局等基本理论;交通管理则涉及到交通流理论、交通信号控制等内容;交通工程部分,则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如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等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理清这些领域的脉络,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的方式,将每个主题的关键点列出来,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在复习时快速定位知识点。
对复杂的理论,例如交通流理论,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凭实例去理解,比如想象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思考如何凭调整信号灯配时来优化交通流。结合教材上的公式和图表,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实践操作也是重要的一环。苏州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做一些案例分析题或者模拟实验会非常有帮助。例如,凭计算和模拟,预测交通流量变化对道路容量的影响,或者设计一份交通改善方案。
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十分必要。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直接接触到可能的考点。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热点。
定期做真题和模拟题,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按错题查漏补缺,这是提升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每次做题后都要进行深度反思,理解错误的原因,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