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说一说你们最关心的押题!肖老一本四套卷绝对不够!他自己也说过如果你要求的是过线那就背完四套卷差不多了。而且你们不要认为押题老师就是一本书就押一题然后中了,简直是痴心妄想,一般老师都是一本书,比如近代史押4、5题,然后给你背吧。所以政治该看的还是要看,对做选择题很重要,对后期背诵也有帮助。政治:肖秀荣三件套(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政治大纲、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四套卷。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这个科目分为了三个阶段复习。首先是在五月初劳动节后启动考研正式复习,直至七月中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包括阅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由于初期自学感到困难,随后我开始专注于复习全书。由于第一次详细研读了课本,我看全书时虽然不觉得太难,但错误较多。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正确率并不高。与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他们一直鼓励我说这是初学者普遍的情况,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我以稳定的速度逐章深入学习全书,每个问题都亲自计算,确保不仅会解,而且能解对。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但实际上延迟了一周。我想强调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略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理想成绩,全书至少需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开始了第二轮,持续到十月中期,同时完成了660题。这些题目侧重于概念理解,易出错且有一定难度,完成并吸收它们对后期冲刺非常有益。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完成了大部分(保留最近两年的作为最后模拟)。然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消化错误。十一月下半月开始做模拟题,起初难度较大,让我受挫,但连续几次后逐渐适应。模拟题完成后,我回到全书和真题,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了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关于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最初每天大约用一上午学数学,后期减少到三小时,到了十一月下半月,可能只剩下两小时左右,因为政治复习占用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课本复习一次,全书三次,真题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之后都需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巩固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重视真实考试的阅读题目!它们在英语备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旦你大致掌握了词汇,就可以着手进行真题阅读练习。由于真实的试题数量有限,建议初期先尝试一些模拟题,尽管其命题风格可能有所不同,无需过于关注正确率,关键是要培养阅读英文时的语感。我个人习惯将每篇真题阅读限定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随后核对答案,查阅不熟悉的词汇,并在笔记本上逐句翻译,再对照答案进行修改(这个步骤同时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升)。接着,我会分析每道题目的设问关键及可能的陷阱。这个复习阶段确实较为艰难,但只要你持之以恒,你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显著进步!我大约就是这样用相同的方法反复研习了三遍英语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涉及到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各种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动手实践,凭编写代码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这我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也强调对算法的学习,如排序和搜索算法,这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计算机网络则需理解TCP/IP五层模型,熟悉HTTP、FTP等协议,以及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我会凭阅读RFC文档来深入了解协议细节,并使用Wireshark等工具进行网络封包分析,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部分,我主要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理解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进程,如何分配内存,以及如何管理文件,对提升编程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会凭模拟实验和阅读源码来加深理解。
至于数据库,SQL语言的熟练运用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如ER模型、范式理论,以及索引、事务等高级概念。我经常进行数据库设计练习,以提高设计高效、稳定的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每个科目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但我认为,无论哪个科目,理解和实践都是并行不悖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凭实际操作,真正内化为自有的技能。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凭讨论和互相解答疑惑,能更快地进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共享资源,共同探讨,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