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所有复习时间真式开始只能算是从10月开始,所以政治上花的时间不多,肖1000都没做完,大题也没背肖四肖八,最后考了70-(字写的有点丑)。回想起来要是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多背背多做做题,把基础打扎实75+应该是没问题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可以说没有底子,从三月份开始从基础开始学起,坐下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课后题依然是在纸上写过程和答案,最好不要跳步骤,写的工整一些,方便找错误,注意标记不会做的和会的做错了的,第一遍特别慢,买了660题没做,之前听说太难了就没做,还把核心笔记扎实的做了两遍。后来还买了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后期就是真题和模拟题成套的训练了,注意分析错题。复习全书被大多数人推荐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660题买了没使用,挺遗憾。数学也是一门性价比比较高的科目,看考纲范围的部分足够了,一本书刷三遍以上的价值大于三本书每本刷一遍,买书不要贪多。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只说一个做题小技巧,大家做题,一般会有这种感觉:有两个选项很容易排除了,还有两个犹豫。这种时候特别容易做错。我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在核对答案前,对每个拿不准的选项,把想选它的理由,总结出来,写在纸上。在总结过为什么选这个选项后,再核对答案。然后再来看,哪些理由站得住,哪些站不住,由此总结出正确答案具备的一些“因素”。当一个选项具备2-3个站得住的“正确因素”时,那它往往比另一个只有1-2个“正确因素”支撑的选项更容易是正确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内容广泛且深入,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大模块。每一个部分都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对数据结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至关重要,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链表、树、图等抽象数据类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考察的重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尤其是理解计算机如何执行指令、内存是如何工作的,这些都需凭大量的实践和理解来掌握。
再者,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也非常重要,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多任务处理、资源调度等问题紧密相关,凭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TCP/IP协议栈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五层模型,特别是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以及网络层的IP协议,是必须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网络安全、网络性能优化等内容也不能忽视。
学习这些内容,我采取的方法是“理解+练习”。先凭教材和课程理解基本概念,做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我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如LeetCode、GeeksforGeeks等网站进行编程训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杂的问题,我会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模拟运行过程,以此深化理解。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框架也很重要,使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的方式来帮助记忆。我还参加了一些线上讨论组,与其他考生交流问题,共享学习资料,这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