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的学习重心落在了后期,我在十一月展开了第二轮复习,主要集中在解决历年试题。使用的资料为肖秀荣编著的《命题人讲真题》。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尽管主观题未能亲自动笔,但我会深思熟虑,列出解题思路。我认为模拟撰写完整的主观题答案至关重要,因为思考与实际书写存在差异。同时,我还购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前者给我带来的帮助有限,而后者则需要浏览掌握,毕竟肖秀荣会持续更新时事内容,直至12月发生的事件都可能成为考试的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通读了一遍教科书并完成了课后练习,确保掌握了基本知识点,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五月底。接着,我开始研读复习全书,选择的是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版本。在阅读时,我不直接查看答案,而是用纸遮挡住,尝试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个思考环节至关重要。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专注于全书(线性代数部分除外)以及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到了八月底,我已经完整地过了一遍这两本书。
随后,我参加了老师的强化课程,这使我在知识框架和解题策略上有了显著提升。九月下旬,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全书,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全书中的题目极具代表性,值得深入理解。在最后两个月,我主要以历年真题为主,并辅以少量模拟题(特别推荐张宇的题目)。真题无疑是最佳的复习资源,与实际考试题目有许多共通之处,我认真做了两遍,大部分按照真实考试的时间安排,以培养临场感,避免考试时过于紧张。最终,我数学得了130分,对此成绩我感到相当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夏季的炎热时光里,《黄皮书》的第一轮阅读部分已被我悉数完成,唯独留下了往年的真题以供考前模拟。九月来临,我进行了第二轮的研习,进而开始深入钻研文章,剖析出题者的思路。切记,那有限的几套真题并不需要反反复复做七八遍,两次足矣,到那时,不用看文章你都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翻译和完形填空,我认为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因为大量的阅读将在此类题目中显现出其价值。至于新题型,它同样侧重于检测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书中的长难句解析我从未涉足,因为我对拆解句子结构感到头疼,同时我也一直质疑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文章理解(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此外,答题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我建议先从教材入手,如罗宾斯的《管理学原理》或孔茨的《管理学》,这些经典的教材帮助你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了解SWOT分析法、PESTLE模型等战略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等经典理论要进行深入研究,它们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是管理学考核的重要部分。我习惯从《哈佛商业评论》等资源中寻找案例,凭对真实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分析,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分析后,我会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和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锻炼了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不能忽视。参加一些模拟企业管理的比赛或者实习项目,你在实践中应用管理知识,这种体验式学习非常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有利于应对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至关重要。你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分配一定的复习时间,凭做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及时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