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政治是我花费时间最少但是收获最大的一门。首先是,9月份大纲解析加肖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至少过两遍,一定要看的细致。到11月初可以做历年真题,只做选择,简单背下风中劲草,肖八出来后做肖八,检测下选择题,如果分数很低,需要重新看大纲,时间来不及就看一遍风中劲草。到12月初,可以开始看时政,肖四出来后,做肖四,然后反复背大题。一定一定一定要背熟。考前再过一遍。期间可以背一下其他的押题卷。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考试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16、17除外,题量略大),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做完自己会做的),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但别的东西真的仅供参考,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书目:黄皮书,还有黄皮书作者出的阅读120题。本人记忆力极其差。极其。英语还好,但是做了两套真题测试了下考研英语水平就慌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还木有复习,历年真题做了之后考得离过线差太远。后面就着重复习了下。每天做2篇阅读,然后再对答案之后将阅读里的不会的单词和词组写在一个教案本上,查阅单词本写上音标和注释。第二天先背诵写在本子上的单词,确认背下来了再开始做新的阅读理解,再写下当天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背起来很吃力的用铅笔在前面标注一下,第三天再从单词的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如此反复。直到确认前面几章的单词不会忘记后再从头只背标注的单词。每天都如此,每个单词都背过无数遍。由于确实记忆力很差,还是会忘记,忘记了再从头开始背。最后,很厚的教案本写了两个本子,教案本都烂掉了。120题的阅读做好后(一共两本,我只买了一本做,由于时间不够)开始做真题。我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作文。真题留两套近两年的考试前考察能力用。一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年的做了三遍。确保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背了,最好都会。阅读核对答案之后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作文是考前前两天才开始看,几乎没有背模板,由于应用英语本身还不错,所以作文部分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涵盖了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其中力学、热学、材料性能等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骨架。你需对这些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因它们会贯穿于整个学科中,为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掌握制造工艺流程和设备。这部分内容包括切削原理、金属成形技术、特种加工等,需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其优缺点。理解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这对后续的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至关重要。
再者,机械设计部分,尤其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标准件的应用,如螺纹、齿轮、轴承等,并能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和设计。疲劳强度、应力分析也是常考点,要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和图表进行计算。
,实验和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凭模拟实验或实际案例,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这对提升综合能力和应试技巧非常有帮助。
持续练习和反复回顾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帮助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遗忘。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好的习惯也很重要,比如定期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